陈蔡绝粮(五)

       孔子厄于陈蔡,前面是陈蔡绝粮,这一篇叫在厄。

       从者七日不食。饿了七天

       子贡以所赍货,窃犯围而出,子贡他家比较富裕,他时常有一些金银玛瑙之类,佩戴的玉之类,比较值钱的东西,他就私下一个人溜出去。

       告籴于野人,得米一石焉,“告籴”就是说用他的东西去换一些米粮进来,叫告籴于野人,”野人”就是在乡间一般农村的人。得米一石焉,换得一石的米,”石”是一个量具的词,各位你这样读过也不会有深刻的感觉,想想看哦,你的朋友被围困七天,外面的人拿刀拿枪的,你有机会已经脱围而出了,如果是你,你还回不回来?竟然还得再偷偷突围才进来,出去要突围出去,进来要突围才进来,你看子贡是何许人也?那是英雄豪杰才干得了的,不是吗?我们读书常这样,一念就过了,完全不真实,你要进入那个历史,跟他们当朋友,模拟那个现况,你就知道,哦,有钱在最困顿的时候也没有中饱私囊,也没有藏起来,全部奉献给大家,要冒生命危险突围出去,好吧,我突围出去!要进来还得再冒生命危险,好吧,我突围再进来!

       颜回仲由炊之于壤屋之下,“壤屋”就是土房子,颜回跟仲由拿到了一石的米。子贡已经够辛苦了,他在旁边休息,我们两个就来煮饭吧。

       有埃墨堕饭中,埃墨,黑色的灰尘叫做埃墨。在煮的过程中快熟了,黑色的灰掉在饭里面。

       颜回取而食之,颜回就把那个黑色的拿起来,想丢掉,里面有米粒,丢掉又可惜,大家已经饿七天了,饿七天看到一粒米把它丢掉是暴殄天物了嘛,把它放着又很脏,拿起来干脆就放在自己嘴巴,吃掉了。

       子贡自井望见之,不悦,以为窃食也。子贡用生命的危险去换回米回来,煮饭我没有第一个吃,你竟然先吃,他很不高兴,他竟然先偷吃,孔夫子都还没吃,我也还没吃,一个是师父也没吃,一个是物主也没吃,你竟然在那边偷吃,很生气哦。

       入问孔子曰:孔子是最喜欢颜回的,大家是忌妒颜回的,子贡就进去,这次我要好好的给颜回难堪,问孔子:

       「仁人廉士,穷改节乎?」仁人廉士在最困穷的时候会改节吗?会放弃他的道德不要吗?

        孔子曰:「改节即何称于仁义哉?」如果改节就不配称为仁义啦

       子贡曰:「若回也,其不改节乎?」子贡问孔子说,颜回在最困顿的时候也不改节吗?

       子曰:「然。」孔子说当然,颜回以他的德行,我相信最困顿也不改节。

       子贡以所饭告孔子。把柄被子贡抓到,子贡就把刚刚那个事情:我九死一生把米拿进来,他只是做个饭,偷抓一把先塞嘴巴,你说他不改节,我看他是改节,孔夫子你看错人了。

       子曰:「吾信回之为仁久矣,我认识颜回那么久,这个人非常敦厚,没有问题的。

       虽汝有云,弗以疑也,虽然你刚刚这样说,我觉得我不应该怀疑他,因为我认识他太久了。

       其或者必有故乎。或者别有原因吧。

       汝止,吾将问之。好你别说了,等一下我会巧妙巧妙的问他看看。

       召颜回曰:「畴昔予梦见先人,岂或启佑我哉?子炊而进饭,吾将进焉。」叫颜回进来,孔夫子说,过去就是畴昔,昨晚的意思,昨晚我梦见了我的先人,我的祖先在梦中出现,是不是对我们有所启发或保佑我们,因为我们正在陈蔡绝粮,被围困起来了,然后这个时候做了祖先的梦,你去煮饭赶快煮好,把饭端进来,我要用这个饭来祭拜我的祖先,

       对曰:「向有埃墨堕饭中,欲置之则不洁,欲弃之则可惜,回即食之,不可祭也。」颜回说:刚刚不巧我在煮饭的时候,有那个黑的灰掉到饭里面,要放着它一直煮,就不干净,想要拿起来,又拿到米粒,丢掉又可惜,虽然还没煮得很熟,我就把它丢嘴巴里,咬一咬吞下去,这样不能再祭拜了。各位你看哦,古人祭拜很严谨的,煮出来的东西一定是拜完才可以吃,买回来的水果你记得哦,买回来三斤,然后我们就吃,吃到剩下一斤,那一斤拿去拜行不行?这样祭祖先不行的,心态不对。买回来三斤先拿一斤来放在旁边准备祭拜,其它两斤我们就可以吃,这样懂意思吗?所以这个米也是一样,虽然我们还没吃,可是刚刚我有这个动作,我已经吃了一粒了,不可祭也。

       孔子曰:「然乎,吾亦食之。」孔子说,哦是这样啊,那我们已经饿了七天了,我真的也很饿了,赶快端过来,我们一起吃吧。孔子很高兴啦,果然我没有错怪颜回

       颜回出,孔子顾谓二三子曰:「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颜回出去了,孔子就告诉这两三个人,我相信颜回不是今天这个事情而已啦,太多事情我相信他的气节在最困穷的时候决不改变。

       二三子由此乃服之。二三子就是子路,子贡这些学生,由于这件事情更加佩服颜回,以后也不再忌妒他了,好了饶了你了,你真的是有德行,确实是比我们好,我误会你了,我不是君子我是小人,然后以后师兄弟就相处很好了。

       这个颜回也不简单,子贡子路他们都不简单,为什么不简单?他们都会犯错,但是只要说得有理,他们马上会改回来,读孔子家语你有没有发现这个特质?这就是他们之所以成为哲人,尤其在第二十篇在厄这一篇,你更可以确定,翻翻过去的史书,这十哲都是在在厄的时候,跟在孔夫子身旁的人,孔夫子身旁不少都跑了,但在最困穷的时候,两军对峙的时候,被要挟的时候,十哲围绕在他身旁,虽然有一些脾气毛病上的问题,但是经过解说之后,都非常悦服,这是之所以成为圣贤的原因,希望我们修行都掌握主轴,有始有终,不因为穷困而变节,不是一个人修行成不成功要看他赚多少钱,或是一个人修行成不成功看他有多少人马,还是他的房子盖多大,道袍穿得多象样…是以这个来衡量吗?希望我们都能够弃假觅真,认理为真,这样每一个人修为的会有好的结果。

——来自电子报第三十九期

陈蔡绝粮(一)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