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让天下

三让天下1  经典原文: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摘自《论语》泰伯篇第八

  张讲师讲解:

  殷朝时代,陕西滨州有个小国,因受敌人的侵犯,国君古公亶父迁居歧山之下,就是周朝的始祖。后来周武王伐纣而有天下,就尊古公亶父为太王。

  古公亶父有三个儿子,长子泰伯、次子仲雍、三子季历,泰伯是法定的君位继承人,也就是太子。但古公看中季历的儿子,名昌,就是后来的文王。刚出生的小婴儿他有圣人的瑞相,所以古公亶父有意跨过太子,也跨过二子,要传给三子。他也不是喜欢三子,是喜欢三子的儿子,看出文王这个小婴儿有个瑞相,要传给他。但是他不好意思说,因为法定上谁才是王位继承人?是泰伯。

  泰伯跟二弟仲雍了解古公的意思,所以在古公生病时,托词要去南方采药,然后两个人就闪到了江南吴地。为了怕又被找回去当国君,就在当地断发纹身,学蛮夷之邦刺青,想要终身不出了。他这一招很有用,因为在中国,刺青的人表示罪人,犯什么罪脸上刻什么花纹什么字。

  伯仲二兄已经出去了,那季历就被锁住了,两个哥哥都出去了,不能没有人陪父王嘛,只能在家侍父。到古公亶父过世的时候,季历就奉他的父亲的命接伯仲回来奔丧,泰伯跟仲雍他们两个商议要把这个王位让给季历。

  季历他是第三个,各位,如果你排行老三,你敢不敢受啊?你也会不敢受啊,对不对?所以泰伯他就说了自己已经是断发纹身,如刑余之人,在中国来说,没有办法领导人,不能够再治理国家,于是就跟仲雍再次出奔到吴国去。他们两个再三推让,所以季历一个人没有办法,国家总要有人哪,就半推半就被推上去,立他为君。

  后来季历传位给昌,成为殷朝的西伯,就是文王,昌的儿子名发,他伐纣成功,就是武王。武王尊昌(他的父亲)为文王,追溯文王的爷爷为太王,就这样开启了周家八百年的基业。

  因此孔子称赞泰伯的道德高到了极点,我们先别说他让一个天下多高。各位,让一部摩托车怎么样?让个汽车给你的哥哥怎么样?让个房子给他,你这样想就知道让天下是什么东西,对不对?

  泰伯要当时没有这个德,周朝的八百年基业没有办法建立这么长远的和平,他这一让的价值高不高?坦白讲,周文王能够成就他的基业,他感谢的是他的伯伯,可是这个事情因为当时也没有人宣扬,也没有人知道怎么样称赞他,所以“民无得而称焉。”不晓得怎么称赞他,不过没有人称赞他,泰伯会不会很懊恼?不会!他不会为这个虚名再懊恼的,他一再地让天下给季历,人民不知道怎么称赞他的德。

  我们有时候做一点好事啊,我们想说:“啊,他们都不知道,当时要没有我的话……”我们会常常习惯性地用这样的口吻,但古圣先贤他们做的事情默默无闻,心甘如怡。

——摘自张庆祥讲解《论语》第73集
——来自电子报第三百九十八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