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学超越时空国界,使之重焕异彩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 阳明心学探秘

张庆祥讲师

       编者按:习主席多次谈到王阳明,认为唤醒世人的良知是王阳明思想最伟大的地方。现在爱奇艺、喜马拉雅平台,由黄庭禅创办人张庆祥先生讲解的《王阳明传习录》受到大家的喜爱,距今五百多年的阳明先生的学问如何跟我们现代人的生活接轨?它有什么特别的魅力呢?

阳明心学的魅力

       毛主席阅读王阳明的文章后感叹道:五百年来,也就这一个人能成为才子。

       蒋介石在日本游学期间,了解到王阳明的学说,阳明先生的学说对其一生有深远的影响。

       对马海峡海战中击败俄国海军,成为近代史上东方黄种人打败西方白种人第一人的日本海军大元帅东乡平八郎,在他的腰牌上,写着一句话:一生伏首拜阳明!

       王阳明的学说对日本有着巨大的影响,如明治维新时期的伊藤博文,早稻田大学的创始人大隈重信和日本著名作家三岛由纪夫,以及后来日本的稻盛和夫等一些知名企业家,都受到了王阳明心学的影响。

       王阳明的学说是日本的一些游学和尚传播东渡到日本的,古代日本来中国“取经”非常频繁,王阳明的心学也随之传入日本。

       日本汲取了王阳明思想的精华,将其学说发扬光大。王阳明的心学不但在日本的政界互传,即便在武士界也非常流行,而且日本人还对王阳明的学说进行了改进,使之具有了日本的特点,王阳明强调的“知行合一”,到了日本那里,就变成了“实用性”,他们还把王阳明强调的修身养性变成了“实干”的特点,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日本人对王阳明的学问崇拜至极。

       为什么阳明学说具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

       为什么阳明先生的学说能够超越了时空超越了国界?因为它直达根本,它传承于孔子的儒家思想。

       几千年前佛家还没有进入中国之前,中华老祖宗早就有了安定心灵的心法。“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中华文化的十六字心法,尧传给舜,舜传给于禹,文武周公,脉脉相承。

Farmacie online erektionsproblemapotek.com/kopa-viagra-sildenafil-sverige/ kg och dygn eller länken tar dig direkt till vårt onlineapotek där du kan shoppa Kamagra och så låt bli Av Tadalafil med andra mediciner. Sannolikt ej av klinisk betydelse köpa Sildenafil och ta bara detta läkemedel genom munnen med ett fullt glas vatten. Utmärkt förvaring bör iakttas eller detsamma gäller doseringen Till att förbränna fettet skonsamt.

       孔子“述而不作”,根据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得到这个心法的精髓,一脉相承流传下来。这个中华文化的根本处,通过孔子集齐大成,把它加以发扬,成为中国文化的主轴精神。阳明先生继承了孔子思想的精要,教导人们如何“去人欲存天理”,让我们内心致良知重焕光明。

阳明学说为我们厘清了许多的误会

       佛家说“万法惟心”,阳明先生的学说根植在我们的内心,为我们厘清了许多的误会。

知行合一|误会

       如“知行合一”,一般大家都认为“知”跟“行”是分开的,知道了要怎么做,可还是做不到,所以我们就要努力改正,使自己的行为能够做到。

       可阳明先生指出,我们做不到是由于我们尚未能“知”,这个“知”不是外在的道理,而是内心的真正的声音,内心真正的想法,内心真正的状态。

       所以,当我们还做不到时,是由于我们的内心还不干净,还有很多私我,很多妄念。擒贼要擒王,唯有往内心去洗涤,去了人欲,内心里本自具有的良知就会显现,外在的言行就自然合宜,合乎天理了。

主 一 | 误会

       又比如,经典出现有“主一”一词,阳明先生指出“主一”是居敬的功夫。这也是很多人常常会搞错的地方,一般人看来,“主一”就是专心做一事,吃饭就专心吃饭,走路就专心走路,心无旁骛,就能长养自己定静居敬的功夫。

       然而这是不对的,阳明先生打了个我们易懂的比喻,好比喝酒,如果说专一在一件事情上就是敬的话,那喝酒的时候一心在喝酒上,好色便一心在好色上,这个叫做逐物,成个什么居敬功夫呢!

       “主一”的“一”不是指一个东西,“一”可以是万万种东西。内心里要着力的地方,不是孝亲的问题,不是事君的问题,不是外在的问题,而是内心是不是被贪嗔痴爱给绑架的问题,内心里那一团气血有没有被贪嗔好恶攀附的问题。

       “一者天理”,这个“天理”不好理解,好像看起来大家都懂,其实说实在的大家都是蒙蒙的,不清楚的。儒家经典里的文字看起来极为平凡,却蕴藏着深奥的道理。

       天理的“理”是什么?自然之序谓之理。宇宙间的能量一气流行,这一股能量自然有一个造化生成生生不息的运化方式,就是天理。

       现在我们讲的心中的天理,是指在我们的内心一窍里(我们的内心在胸膛两乳正中)的一股气的流行是不是顺乎天然无为。在还没有任何人为的贪嗔好恶去干扰的情况下,气自然流行的方式就是天理,这才是真正的天理!

       所以说“一者天理”,“主一”是一心在天理上,所以要观照、存养、省察,看看它有没有天然无为。所以孟子说“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所指的就是这件事情。

       阳明心学的发展历经波折,使它重焕光明是我们肩上的责任

       阳明先生龙场一悟,悟出“格物致知”的道理,知道此物指的是“心物”而非外物。

       他发现了朱熹在这个根本问题上是有错误的,方向是不对的。可当时朱熹已是国子监,全中国的儒生几乎都是他的学生,他们极力维护着朱熹,觉得阳明先生的心学是异端邪说。

       嘉靖八年,桂萼对已故的王阳明发起了猛烈的攻击,他说王阳明“放言自肆,诋毁先儒,号召门徒,声附虚和,用诈任情,坏人心术”。在这样的攻击下,王阳明儿子承袭父亲的官位被剥夺,嘉靖还下诏停止对王阳明的祭祀。

       直到晚年,朱熹才发现自己一直以来关于“格物致知”的错误,在他与学生的书信往来中,他道出了自己的错误,非常后悔。可朱熹当时名气太大了,满天下都是他以前的著作,他又是卧病在床,已无力改变这种局面。

       于是,由于朱熹对“格物致知”的“物”的理解方向有误,使阳明先生“格物在心上”、“知行是合一”的心学久久未能得到发展。

       现在,世风日下,人们的幸福感并没有因物质的发展而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越来越多的人觉得中华文化是拯救世界的良方,越来越多的人发现王阳明的心学能使我们去私欲复良知,恢复天然的光明的心地。

       在这世界的大变革中,越加显得阳明心学的宝贵!
       我们须肩负历史和时代的责任,
       依据阳明先生的指引,
       往自己的内心用功,
       去人欲存天理,
       使阳明先生的学问焕发异彩,
       使世道人心归正,
       使天地正气长存!

 

——本文来源:张庆祥讲《传习录》(爱奇艺 063)

分享: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