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脱真意释疑

 


目录

 

  1. “心甘情愿”算不算自我安慰、引导?
  2. 观气血是否也是一种转移逃避?
  3. “解脱”、“放松”与“消极接受”的真伪面貌?
  4. 七情六欲“解脱”后,人生岂不无趣?
  5. “放下无碍”到头来,会不会没生存斗志?
  6. “任其自动”何异于“任性”?
  7. 喜怒哀乐都不攀附,岂不同等无情的机器人?
  8. 如何能动气不动情?
  9. 以意志力控制气血不动岂不更胜一筹?
  10. “真知正见”才是黄庭气血波动的关键?
  11. 如何落实黄庭禅实修?
  12. 内观心法面对情绪高明何在?

 


“心甘情愿”算不算自我安慰、引导?

 

  “凡事想像‘甘愿去接受它的存在’,而获得心灵的平静,这样不是也像那些短暂安慰的法门,用意念去引导使恢复心境平稳?”

  张讲师答:六根与心头的感应本就息息相通,内心上一有什么念头,黄庭总会起一些或大或小的感应。如内心“抗拒”时就会让胸口气血更紧、更热更抵抗,因而加大痛苦的感受;内心“甘愿”时就会让胸口气血更松、更平稳、更含容,因而减少痛苦的感受;这差异本是天生自然,不需要什么造作就自然发生的。

  然而三教的解脱心法,并非寄托在使气血变为平稳,而是不论大的气血、小的气血,只要能放松胸膛松开,一并含容,当下即刻解脱。但初学却不知怎么在情绪正盛时,将胸膛放松去“含容”各种气血自在的发生,这一点对初学来说非常的陌生。为了让学员瞭解什么是“放松胸膛”,去含容黄庭中的所有气血的发生,因此讲师常以想像“甘愿”的心情作为比喻,来诱导学员自然的让“胸膛松掉”。其目的是要使学员尝到什么叫“胸膛松掉”,以便在气血正盛时可以拿得出来应用,而非用意念的导引将气血变小,或让它化为平稳。不过当你甘愿含容之后,气血必自然变小一点,因此才会有这种“以为将气血造作得比原来更小而得到解脱”的这种误会发生。

  又吾所谓“甘愿”者,是叫你完全心甘情愿的接受身内任何正在变化的气血,不是叫你造作气血,所以没有造作之嫌,您瞭解了吗?

 


观气血是否也是一种转移逃避?

 

  ‘盯着一黄庭的实相看’,这样是不是和‘转移注意力’和‘逃避’一样?只是把注意力由外转向内而已!

  张讲师答:若烦恼的关键在黄庭的气血上,而我却叫你去看外面的风景、或看手、看脚、看呼吸或丹田的感受,或叫你去把感受消灭,这就叫“逃避”,叫“转移焦点”;但若烦恼的问题只在黄庭内的一丁点气血上,而我叫你专注黄庭的发生,这应该叫“面对焦点”,而不叫“转移注意力”。

 


“解脱”、“放松”与“消极接受”的真伪面貌?

 

  ‘解脱’与‘消极接受’如何区分呢?‘放松’是否又是另一种自我消极的抵抗呢?

  张讲师答:“解脱”是对于当下任何感受毫无罣碍;而所谓“消极接受”是虽接受,但在黄庭心中仍然有着“罣碍分别”的成份存在。“放松”是放下你对气机生灭起伏的抵抗,任那无意义的气血自在的潮来潮往,有的只是周身的畅然,何来“消极”!更遑论“抵抗”!你在文字中求理解,未在身中验实相。

 


七情六欲“解脱”后,人生岂不无趣?

 

  ‘解脱’是指看起来一点都没有暴戾之气的人吗?难道这学问是要把一个人弄到一点情绪都没有吗!“放下、保持平和”把喜怒哀乐七情六欲都放下了,那我的人生不就没有喜怒了吗?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乐趣可言?

  张讲师答:一个已经由内在证得解脱的人,在喜怒未发之时当然看来没有一点暴戾之气,但喜怒已发之时,其喜与怒看来与常人不会有多大差别。只是觉者对于内在正在发生的气血早已彻底的“含容放下”,没有丝毫的抵抗,也不攀附一丁点的妄相,这点“拿起之时便已是放下之时”、“喜怒之时便已是寂灭之时”的真觉,并非常人在外表可察的。

  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圣人只说可以发,但要懂得这气血起伏要切中实相的节,岂谓不能发哉!还未能经历的事,不表示就不存在,佛陀所开示的寂灭真乐,岂欺我哉!试着学习在喜怒哀乐已发的当下,留一点注意力往内觉照气机起伏的实相,日久功纯,方知圣人不以妄语欺我也。

 


“放下无碍”到头来,会不会没生存斗志?

 

  所谓放下、不要与之罣碍!—但在现实的社会中,这么多的人事物要放下,谈何容易?什么都放下,这样生活会不会太没斗志可言?在社会上本该有一些作为才能生存,学了这门学问后不就连最基本的生存都没了吗?

  张讲师答:这方法是教你放下攀附在心头一点气血上的无尽烦恼,而不是教你放下你的家人、你的事业、你的财产,也不是教你放下应有的努力、以及基本的应对,这方法教你用不执着的方式、不烦恼的方式、坦怀接受心头一点气机起伏的真相,去与原有的人事物作更得体的应对。这方法教你用不执着的方式,去打拼你的事业,而不是放着事业荒废。

  且一定要怀着罣碍的心情才能生存吗?古君子可不这么认为。内心充满着烦恼欲望去开创,与内心觉知着畅然无欲的生机去开创,同样是作为,您选那个呢?武王一怒而安天下,岂不能生存哉!禹为天下疏通九河,三过其门而不入,大丈夫岂毫作为哉!能无怨无悔尔!

 


“任其自动”何异于“任性”?

 

  任其自动是否等于情绪奔放溃堤?

  张讲师答:所谓“任其自动”,是任内在气机实相的盎然,任气机自在的生灭,这实相上无贪嗔、无高下、无得失…既无所分别取舍,何来的“情绪奔放溃堤”!

 


 

喜怒哀乐都不攀附,岂不同等无情的机器人?

 

  烦恼和忧虑不要挂附心上,那么快乐和兴奋是否也不要挂附在心上呢?喜悦不能存在吗?看到实相而没有攀附喜悦、快乐…果真如此,表情不都是一直僵僵的,没有笑容了!那人不是和机器人设定好程式没有两样?这样不是都太无情了吗?

  张讲师答:贪爱与烦恼都只发生在黄庭,解决贪嗔的烦恼必于黄庭练习放下始得奏效。然而心情有很多种,并非样样都有害于本性。修行首重的,是要将对于身心有害的负面情绪去除,而非将真情真性也去之而后快。
三教心法是“能进能出”尔。能进能出则情正。是正情,非无情也;亦非不能藉情以养性。

  看到亮丽的阳光,绽开的花儿,心中不由的生起一种畅然,这是正情,这种畅然并不伤身害性,且可怡情养性,去享受这个畅然有何不可呢!

  然而能进能出一条龙,能进不能出便养成无尽的贪爱,成了一条贪爱的虫了!

  菜根谭:
  鸟惊心,花溅泪,怀此热心肠,如何领取冷风月;(此句便是指那些能入而不能出者)
  山写照,水传神,识吾真面目,方可摆脱幻乾坤!(此句方是正情正性,出入自如者也)

  烦恼是对心性有明显伤害的,是大家所能进不能出者,更是大家所急于去除的,这便是学员们来本中心学习禅修的目的。至于无害的正面情绪,何妨留着灿烂你的人生,等待他日觉知力更为提升,再择有害者而去之,无害者则适可怡情养性也,如何把修行看得枯木死灰、了无生趣哉! 

 


 

如何能动气不动情?

 

  当气血起伏时,如何才能让我门的贪嗔痴爱等习性不攀附?

  张讲师答:气血起伏就像水的起伏一样,它只是尽情的起伏而已,其它什么意义也不存在,然而我们总喜欢在心头气血有所起伏时,攀附我们的爱恨情仇上去,因此才造成无尽的烦恼。如何才能让这攀附上去的无尽妄想退下来呢?如来佛说“应作如是观”,这个“如是”就是“一如本来”的意思,耶稣说“真相可以解脱烦恼”,慢慢的返观,看出它本无意义的原貌,看出它只是尽情起伏的原貌,不需改造,不需消灭,不需抵抗,只是静静的观察,对于内在的任何气血起伏逆来顺受,就只是这样,烦恼的当下即是解脱的当下。

 


 

以意志力控制气血不动岂不更胜一筹?

 

  意志力或理智够强的人,能用他的意志力让胸中气血平稳不动,何必一定要学黄庭禅呢?

  张讲师答:为什么你总是要让气血不动以为解脱呢?总而言之,你还是怕胸中的气血动,对不对呢?让气血自由的去动有什么关系呢?重点是你能不能在气血动荡的当下,依然照见其清真的本貌而已。

  如果我们一定要在胸中气血平稳的情形下,才能有安宁的心境可言,那么我们的安宁可能只剩下十分之一不到了!为什么呢?因为黄庭心头内的气血随时都跟着六根的感应而有或大或小的起伏,这是人们本性中与生俱来的自然现象,因此若是我们那么怕胸中的气血起伏,必须把胸中气血用意志力不断的压平才能得到安宁的话,我们的人生还剩几分之几的安宁呢?我们的本性还剩下几分的自在呢?让气血自在的去起伏吧,你要做的只是不让它攀附而已呀!

 


 

“真知正见”才是黄庭气血波动的关键?

 

  经由课程中的实验证明,黄庭气血波动相同,但因所面对的情境、事物不同时,而有不同的贪嗔感受,但每个人对相同事看法不同,因而决定了感受的强度及方向,若是如此,是否对外界事物真相本质的真知正见,才是决定黄庭气血感受的前因?或是其它原因决定黄庭气血的感受?

  张讲师答:世上事物有万亿种之多,如果必须把你对每一种事物的知见都确认下来才能修行的话,你有多少生命能够去确认你是否对任何事物都已进入正知正见呢?而你所确认的又是否是真的正知正见呢?这种化简为繁的修行方式还能有成功可言吗?

  还好不论外缘有几千万亿种,但能造成你的烦恼罣碍,总不外是黄庭一窍中的气血波动而已!黄庭若平静无波,再大的逆境你都可以若无其事,黄庭一有波浪,再小的事都可以酿成大事,这便是一般人的迷惘所在了,因此认识这一窍中气血波动的真相,便能解脱千万亿个外缘所惹动的无明与烦恼!想要探讨解脱之道,不必去问气血波动的起因,而只需问你对黄庭中任何型态的气血是否真的能够了无分别而已。

  若能对任何气血皆了无分别,不论你对万物是否真具有正知正见,皆无烦恼可言的!一个能够不受黄庭气血控制的人,遇事更是容易保持正知正见的,因此这性理心法的根源,得由黄庭一窍入手,方得守简御繁之道,而非在研究“什么事情的知见能引起黄庭波动”中下功夫,更非往“如何不让黄庭的气血起波浪”的知见中下功夫,此事你已本末倒置了。

  这并不意谓只要管好黄庭,其它什么事都不重要了!是这学问让你深得守简御繁之便而已。

 


 

如何落实黄庭禅实修?

 

  有关理论的知识已知道很多?请问怎么做?

  张讲师答:过去你学了很多理论,但只差一个黄庭,现在虽然你知道了黄庭,但还差一个实地练习。你只差练习而己,不缺其余!例如一个小徒弟向师父学雕刻,老师父毫不隐瞒的,把刀子怎么拿,力道怎么控制,神韵怎么拿捏都讲清楚了,小徒弟就会刻了吗?还没呢!若少了三年十个月的实地磨练,怎能驾轻就熟呢?

  所谓实地练习指的是什么呢?先学静坐中观察自身的所有感受,再观察黄庭与情绪的关系,而后再练习在动态生活中、工作中,当情绪微微升起时,觉知黄庭气血实相的定力。这漫长的观察期间你将会产生非常多的迷惘,此时你将会非常需要三教经典的指引,因此尽早参加经典导读的训练,对于未来的突破是非常重要的工作。这些都是为了构筑稳定的基础所必需加强的工作,你真的准备付诸实行了吗?

 


 

内观心法面对情绪高明何在?

 

  例如某日夜晚步经一坟场,突见一人影,以为鬼魅而大惊,此时黄庭内气动非常强烈,如何内观任气自动而不会衍生为恐惧的罣碍?

  张讲师答:黄庭是老天爷在我们身中所设的中央保全系统,它好比一栋大楼的消防系统一样,一有火灾它自然会警铃大作,因此当黄庭侦察到你可能身处危险的环境之中,而发出强烈的震荡来警告你,这本属自然而正常的事。但这自然的感应过程中,觉者与凡夫对于当下气机震荡的定义是有所不同的,觉者觉知黄庭的警讯,化为应变之用,并任那震荡自由的在胸中发生,不必急着让那气血平息,因此非常安然;而凡夫则在胸中气机震荡的瞬间攀附无尽的妄念,因而惊慌不安。

  “黄庭禅”这学问与一般禅学或心理学中情绪管理的最大不同点,在于黄庭禅不怕气血动荡,也不挑气血的型态。在黄庭禅的领域内,你的喜怒哀乐等气血都可以发,而此刻我们所要体验的,是在任何气血动荡之时,就已照见气血畅然清净的面貌,照见它本无意义的本貌。这当下就像我们正在身中观察一条动荡奔流的河水一样,除了奔流,其它什么意义也不存在,哪来什么仇恨,哪来什么冲动。因此这学问不会让你走向把自己压抑得看起来像是毫无情绪的死胡同,也不会让这动荡的气血在身中发生攀附,而演变为情绪与痛苦的彻底溃堤。

  而一般的禅修或情绪管理所走的路线,都是想尽办法让你胸中正在上演的动荡平息下来,否则便演变为情绪的溃堤,或是把内在的气血改变成你所喜欢的轻飘感觉,以便使你暂时重拾情绪的安然。然而这种宁静非常脆弱,因为下一波气血再度动荡之时,你的安宁便又荡然无存了,你又必须像神秀一样,分分秒秒都走在“时时勤拂拭”的错误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