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的大学问(八):要得到内心隽永的自在安宁,诀窍在这里!

张庆祥讲师

        编者按:前几期《修身的大学问》把一个人修身的次第讲得很清楚,一步步缩小范围,支点就在我们身里面的心,心里面的“意”, “意”里面的 “ 知 ” ,“知”里面的“物”,到这里支点已经出现了。既然支点出现了,那支点在哪里,要怎样做才能使我们能得到修身的莫大好处呢?

       我们要心正,就要意诚,要意诚就要“致知”和“格物”,在这里有两个非常重要而我们却视而不见、懵而不知的问题要厘清。

情绪是由一股能量组成的

       人的情绪是由一股能量组成的,这股能量或动或静的变化像万花筒一样让我们有了七情的各种情绪,我们老祖宗用一个字—-“气”来形容这股变化的能量。当我们生气时,能很清晰地感觉到这股能量的冲击。

凡有感觉必有位置

       大家都被蚊子叮过,我们要用手拍打被叮的位置需要用眼睛看着才能打到吗?不需要。冬天穿着厚衣服,让小孩帮我们抓痒,我们是怎样引导他的小手的呢?

       我们会说“往左点,往右点,在大力一点……”这两个稀松平常的现象其实昭示着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凡有感觉必有位置”。身体有感觉,我们知道位置,那心的感觉呢?同样是有位置的!

这心的感觉,位置在哪儿?

       试想一下,当我们感动时,哪里有一股暖流涌上来呢?心花朵朵开时是在哪里开呢?扪心自问时手会按在哪里呢……没错,我们都会把手按在胸膛上,在那里我们会有感觉。

       其实,我们的老祖宗、各教圣人早就发现了这个现象。《黄帝内经》把这个地方叫作“膻中穴”,佛家称“心轮”,道家叫“中丹田”,儒家叫“方寸” 、“寸衷”,而五千年前有位中华老祖宗录图子把这地方叫做“黄庭”,这个地方就在胸膛两乳的正中央。

       《黄帝内经》说“膻中为气海”,又说“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而“喜乐出焉”这句话,非常清楚地说明了这个地方正是人类所有情绪——喜怒哀乐、七情六欲发生与感受的地方!

 “物”该怎样“格”?

       厘清了这两个关键的问题,下一步就进入了实操模式,在我们自身内如何做得来!其实,怎样在自身中看清情绪的真相,去除私欲、无明和妄念,找回我们天然的本真?怎样安顿我们的心灵,寻回隽永的安宁与自在?

       在经典中,各教圣人已经叙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只是由于我们的浅见和蒙昧,未能透彻理解圣人们的教导,故而常常把经典做白话的翻译,不知道经典都是指向我们的内心,更不知道该如何按照圣人们的指引,在我们的内心去体悟和践行。

       为求诸圣安心妙谛,本人潜心研读三教群经,将主要经典逐条归类比对,寻找三教群圣千手共指的安心妙义。

       有感于先师一句“心即是气”,如雷贯耳,茅塞顿开!于“黄庭”(内心)中照见情绪未发、已发的真相,烦恼罣碍如九霄之云烟,直入三教密传解脱心法的胜境。

       而后发现三教圣人的经典,无不触类旁通、左右逢源,字字句句犹如出自一人之手,了然印心如见肝肺然!

宽两秒、心自在

       为了把这安心之法让人人可以实施得来,我把多年来从诸多经论中归类出来的心得体会浓缩成“宽两秒,心自在”的四个步骤,下面来逐一介绍:

觉知心情来了

       心情来了我们知不知道?有些当然是知道的,比如赶时间路上偏又塞车,这时的烦躁是很容易觉察得出来的。可有些情绪心情我们是不易觉察的,因为我们常常处在这个状态之下,这已经变成了我们的常态,好比紧绷、闷闷的、卡卡的、微微的芥蒂等等。

       《中庸》说的“莫现乎隐,莫显乎微”就是指这深藏在我们的潜意识里,非常不易觉察得到、可对我们的影响又很大的情绪。一个人无意间拿了我的东西,这东西平时放着,自己也没多在意,可一被人拿了,虽然表面上是笑笑的,可心里却有一丝不快。这一丝丝的不快你知不知道?如果能知道就有救了!

用手触摸内心

       一个心情来了,我们感觉是什么心情,这就是觉知,我们必须得启动自己的感觉,用手触摸发生感觉的地方,就是胸膛两乳正中内心的位置。为什么要用手去触摸,因为用手按着这个位置,我们更能聚焦在这个地方去感觉,能更清晰地感觉到情绪能量的涌动。

       这是我们身上的真理,这不是给你暗示、给你催眠。想想看,如果一直对你催眠说“你的牙疼在脚趾,你的牙疼在脚趾”,当你牙疼时,你真的会摸脚趾吗?这是不可能的!

感受能量的自由

       这第三个步骤“感受能量的自由”是最关键、最难懂的,千经万典的根源处其实就是阐述这个道理。

       现在我们把两手搓热,然后放开,当要你描述有什么发生时,你感觉一下会说:有点热,有点麻,慢慢地热度退下去了,麻麻的感觉也退下去了。这时,我们是非常平静客观地描述手中能量的热度、速度的变化过程。

       之所以能如此客观,是因为我们没有加上自己的好恶情绪,我们能单纯地感觉、单纯地叙述。可如果这又热又快速的能量发生在我们胸膛,我们一定已经愤怒地要去骂人了!我们还能如此客观平静地去做观察和述说吗?除非是极少数已经开悟了的觉者。

       为什么一样的能量感受,在我们胸膛里或手中会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情绪呢?这根源就在于我们对内心能量的变化攀附上了自己的好恶分别!我喜欢这种感觉,或不喜欢、抗拒这个感觉,就是我们对待内心情绪能量的模式。

       而觉者却不是这样,老子说的“无为”,如来佛在《心经》说的“观自在”,都在教导我们对待内心那股能量的态度,就是不加上人为的力量,不助长也不抗拒,顺其发生,只是单纯地观察感觉就可以了!

       当我们在各种情绪起来时,把注意力放在感受情绪能量或热或冷、或快或慢、或紧或松等等物理的变化,通过觉察发现情绪就是个能量的时候,就是代表我们没有对它用力,这时能量就得到了自由,这就是在“格物”,而且“物”已经“格”了。

       就像我们洗衣服,当把衣服上的污垢也就是 “物”洗掉了,衣服就干净了。当我们内心的好恶分别、贪嗔痴爱这个“物”,通过对能量单纯的感受“格”掉了,剩下的是什么?就是能量的清真。这个清真能量的真觉就像那件被洗干净的衣服,这就是“致良知”。

说成人成己的话,做成人成己的事

       当“致良知”把我们的感觉正了,只剩真觉,当下的“意”就是诚意,累积当下每个的诚意,我们的心就正了,就大公无私了,就能真诚地做成人成己的事情,就能按照圣人的指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了!

       * 这“宽两秒,心自在”,真是守简御繁让我们踏实进步的究竟法门,按照这个指引,不断练习,每个人都可以体会到这个自身中真理。精彩内容敬请继续关注《修身的大学问(九)!

——本文来源:《幸福内心禅》第224集

修身的大学问(七):继“焚书坑儒”后失传两千年的“格物致知”真义终于重揭于世

修身的大学问(九):圣人留下的路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