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树苗发芽记(三)

作者:王海燕 ( 婧涵妈妈 )

  (接上期)

  小树苗后小婧涵还有几个小改变:一、她刚上小学第一周哭了一周,总是说害怕,问她怕什么,她说怕老师批评。虽然送到学校门口也愿意进去,晚上睡觉和早起时心情总会低落一阵。后来她渐渐好了很多,现在一到周日晚上还会说不想去,我也很心疼她,可也不知怎么才好,说得多了我也会失去耐心或者干脆不语。小树苗回来后的一天晚上她又说了,可这次不同的是,她跟我解释了一番。我按我的理解简单地翻译下。她说:“妈妈,其实我也知道我的学校很好,老师也不批评我,同学也玩得开心,可为什么我还害怕呢?我担心的事情并不是真的,我这是一种恐惧感,我只需要勇敢地去做就行了,事情不是我担心的那样,我要把这个恐惧感的垃圾清理掉就好了。”我很吃惊,她怎么会说出“恐惧感”三个字?我问是不是上课时老师说的,她点头,我轻轻抱着她,说:“妈妈身上也有很多垃圾,咱们一起努力去丢掉他们吧!”她给了我一个温柔的拥抱。

  二、有一次因为我让她早上多吃些,她说喝太多水吃不下去了,我心里就有了不满,堵堵的气血上来,嘴上没说,可表情带出来了。她感受到了,我也没要求她吃,不过还是说了句:“吃得少,饿了只能到中午才能吃了。”她也不说话了,空气有些僵化。

  给她梳头时就有了下面一段对话:

  妈妈:“你们小树苗老师在你们吃饭和喝水时怎么说的?”

  她不说话,我也感到她有点小不舒服了,我心里有点惭愧。

  妈妈:“小树苗老师怎么个好法,我也想和她们学学。”

  婧涵:“他们会好好说话。”

  妈妈:“哦!这样呀,是不是觉得老师特别尊重你们,和他们在一起特别自在舒服?”

  “嗯。”婧涵语气还是有些不对······

  我转过她的身体,蹲下来,抱着她,问:“是不是又想老师了?谢谢你和我说这些,妈妈和你说话没有老师温柔,对不起,伤到你了,以后你多提醒妈妈,你看我每天做功课,听讲师的课,就是想好好修正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更好地陪伴你和爸爸,我会努力的,谢谢你帮助我,我也想成为你喜欢的老师的样子。”

  她在我怀里抽泣,还不忘回应我:“好,嗯······没关系。”

  我们两个都释怀了,她开心地上学了。我说了那么一堆,不知道她能不能懂,可更多是对自己说的。孩子个子小,总想让她多吃点,自己也想好好做饭,欠缺太多的行动了,但小树苗的老师说不必为她担心太多,她小小的身体里有巨大的能量!

  三、 有一天婧涵早上起来洗漱完就拖地,然后我让她给爸爸捶背,她不动,我笑笑,说:“好吧!我们小树苗累了,妈妈给爸爸捶背。”说着就给先生捶,一会儿,婧涵凑过来,说:“妈妈,你捶得不对!”我说:“那你教教我吧!”她就教我,先是小锤头,再是切刀状,再来手掌拍打,从上到下地捶······我赶紧表扬:“哇,你怎么会的呀,捶得真好!”我就学着她一起给爸爸捶背。爸爸幸福地说:“真舒服,谢谢两个宝贝!”婧涵说是在北京小树苗中学的,由于她站第一排,所以她给星星老师捶的呢!那小样一脸的自豪。

  四、早晚问安。这个原来我们家一直都有的,可现在是要求躬身礼敬呀,孩子开始拘束些,我想了个办法,因为我的大人功课里也正好练习到“敬”,原来对先生也只是表面上的敬,没有付出行动,正好是个机会呢,我就先学着她的形式给先生行礼,她就也跟着做了。先生从开始的不习惯到后来很享受这样,他也会回礼。真是不可小看这些看似表面的举止,如果心中没有“敬”时,真的是不好弯下那个腰的,这个时候小树苗帮助了我。有一天,我和先生因为意见不统一绊了几句嘴,晚上睡觉前实在心里一百个不愿意给他问安,因为心是冷冰冰的,后来婧涵给爸爸问过安后,她提醒我:“妈妈,你还没有给爸爸问安呢!”我心里就开始打仗,做还是不做,为了孩子,我硬着头皮去做了,弯下去的同时内心的气也慢慢地散开,为自己刚才的小家子气笑了。

  通过这些一关关地过,让我也有了很大的突破,现在从企业到个人,从国家到民间组织都在推崇《弟子规》,可是真的是化成了动词才能真正地落地。通过陪伴小树苗的成长,才真正地理解了教育的真意:“上所施,下所效”。和孩子一起成长,跟随圣贤的脚步,见贤思齐,见不贤自省······就像讲师所讲:“当我们懂得惜福、感恩、知足时,我们将每时每刻都在幸福中。”生活中给的功课还很多很多,但有了一个“敬”的种子在生根发芽,离长成参天大树还会远吗?感恩张讲师,感恩小树苗所有的志工团队,给了孩子们和家长一个身心的洗礼。方法掌握了,能不能长好,还要看培养它的土壤了,所以自己也要不断地自我提升,才能不辜负孩子的信任,成为孩子成长的大伙伴,任重而道远呀!加油!

  再过几天就是新的一年了,也是一个新的开始,祝福大家新年快乐,平安幸福。

声明:

  本文为黄庭禅学员练习中的体会分享,过往的心得并不能代表本人修行程度的高低。分享仅为与大家共勉,一同学习进步。

——来自电子报第一百五十三期

小树苗发芽记(一)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