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佛学


心无所不在?—— 揭开“心”的真相(下)

在公案的上篇中我们了解了《楞严经》首章中《七处征心》的故事。相信大家心中还存有些疑惑:为什么说“心无所不在”是个陷阱呢?它的真相又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揭晓答案。


心无所不在?—— 千古的陷阱(上)

之前的公案中都提到内心的位置就在我们胸膛的两乳正中,可是在《楞严经》的首章,佛陀跟阿难之间有一段对话,它不只是说心不在这个地方,还说什么地方都不在,这也就造成我们在追求学问的过程中会有一个冲突跟盲点,究竟孰是孰非,我们慢慢来说明。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坐

关于“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坐”,大家记得的来历大约是这样:济公当时吃狗肉,人家问他“为什么你做和尚还吃肉?”他说“酒肉穿肠过,佛在心中坐”,或者说“佛祖心中坐”、或“佛祖当中坐”,字差一点点,意思都是一样的。


media_mixin

静坐时身体为何会摇晃?

学生问:静坐时身体为何会摇晃?

讲师答:我们且看《了道秘录》里的一段说明便知:

“当入静之时。阴阳两气同时俱发。愈发愈大。以致阴阳两气互相搏而不能展。故能令形体摇动。中气是阴阳之枢机。阳自此降而为阴。


内观有助于跳脱因果吗?

学生问:黄庭禅所教导的观察方法可以跳脱因果吗?

讲师答:真我佛性是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佛的知见(清明的心),一个是佛的法身(纯净的气)。


空性与仁义哪个高深?

别急着各说各家的高明,扫净灵台,摆正心念,再来探讨和学习圣贤仙佛们的学问,才有可能进入各教圣人的性理心法宝库中。


用于日常的性空之法

“空”中没有贪嗔等欲望,除去贪嗔后的性空之法,如何在日用伦常中,为我们打造出一条人生的阳关大道呢?张讲师为我们举例说明。


临在

临在

在心灵成长方面有很多很好的专属词汇,当人们往外解的时候,固然显得玄奇和丰富,但却失去它想要表达的意义,往内去解,去跟自己本心本性关联时,心灵将会因此得到成长。


即心即佛(一)

认识本心,乃修行第一要事。不论念头有多少,只要能在身中来来去去的能量起伏之间,保持不生执着、不灭本真的清明觉知,保持这样的心,就等于走在成佛的道路上。


何处是依归?

当生命的明灯还没有点亮时,我们要向何处寻找心的依归呢?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这样的皈依到底意义为何?佛、法、僧中包含了怎样的解脱种子呢?本期经典故事,六祖大师为我们解读自性皈依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