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策妙问智隍禅师(一)

禅者智隍,初参五祖,自谓已得正受

智隍禅师最初是在黄梅五祖处参学,他非常的用功,自己也以为已经得到了最殊胜的正法。因为他有一个特殊的能力,就是他静坐的时候可以控制他的念头,到几乎不发的程度,等到起身时,都不知过多久了。如果以现在的科学仪器去检测他的脑波应该是几乎不动的。所以他很有理由觉得自己已得正受了。

庵居长坐,积二十年。

此时,五祖已经不在了,而六祖也因为逃难混在猎人队中,跟着四处流浪。这十几年之间也没有正师出现,而智隍又自以为已得正受,所以他就造了一个茅庵,每天在里面静坐,就这样过了二十年,他心里想,这样下去可以准备当佛了。

师弟子玄策,游方至河朔,闻隍之名,造庵问云:汝在此作甚么。

六祖有个弟子,法号叫玄策,这个人的智慧很高,辩才无碍。他云游四海到各处去渡化有缘,走到了河朔这个地方,听说这里有个高僧,他就到智隍静坐的茅庵,拜访这位智隍禅师,测测他到底见地如何,看有没有机会渡化他。

他问智隍说:「你天天坐在这里,不事生产,也不去度化,你在做什么?」

隍曰:入定。

智隍说:”我在这里入定”。

策云:汝云入定为有心入耶?为无心入耶?

玄策说:你说入定,那我想请问你,你所谓的入定,是知道自己已经入定了呢?还是连自己也完全不知道有没有入定?

若无心入者,一切无情草木瓦石应合得定;若有心入者,一切有情含识之流亦应得定。

还没等到智隍的回答,玄策又接着说:如果你所谓的「入定」,是什么都没了,念头也没了、感觉也没了叫入定,那么一切没有知觉的草木瓦石,岂不都比我们还要入定,对不对呀?因为它们一点点念头都没有嘛,如果用现代的仪器测它保证不会有任何一丝丝的波动的,那是不是表示我们人的定还比不上草木瓦石呢?反过来说,如果说你所谓的「入定」是还有知见、还有想法、还有感觉,那么一切有情众生,所有含识之流,此刻也应该算得上是正在入定才对。请问你是属于哪一个呢?

隍曰:我正入定时,不见有有无之心。

智隍也是个聪明的人,他回答说:我正在入定的时候,没有去区分到底是有感觉,或是没有感觉,反正我就入定了。(意思是这样的人最高竿)

策曰:不见有有无之心,即是常定,何有出入?若有出入,即非大定。

玄策就说了,你没有「有、无」的心,那就是不会从「有」进入「无」,也不会从「无」进入「有」,那么这叫「常定」了,就是不论行住坐卧都在定中了,还哪来的出定、入定这些名词呢?若是你说在这儿静坐到没有念头时叫「入定」,而起身有了一般的念头时就叫「出定」,然后待会又说要入定。那么你就不是无时无刻的定了。佛的定呀,是一定永定,无时无刻的定,佛在静坐的时候是定,在发慈悲的时候也是定,佛在跟你讲话的时候是定,佛在发智慧念头的时候也是定,佛在骂他学生的时候一样是定啊,佛所谓的入定是一定永定,定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刻,这定义显然跟你所谓的定是有很大不同的,像你这样出出入入的,哪是圣贤仙佛所谓「不出不入」的大定呢?

隍无对。

智隍也是个讲理的人,听玄策这么一讲,心里想:对啊!我在这里入定,待会就出定,如果说入定的我是很有程度的,那出定后的我就肯定是没程度的了嘛!那么我在有程度与没程度之间出出入入,那哪算有什么程度和定力呢?我在这儿修了二十年,自以为已经得到正受了,而玄策竟能以如此简单话,就抓到我内心的矛盾,让我无言以对呀!

(附注:玄策这段话是要告诉我们,定,或者空,或者无,其实不是局限在没有念头当下,不是局限在没有感受当下,不是局限有脑波没有一点点动荡的情况下,不是这个。它指的是此心无染着、无罣碍的当下,是没有对待取舍的罣碍而已,而感受、想法可以是非常清明的,对人类可以有很多作为和贡献的。不然像智隍这种入定,还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呢?)

— — — — 未完待续 — — — —

 

——来自电子报第五十期

智隍访师(二)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