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隍访师(二)

问曰。师嗣谁耶。

智隍被玄策问得没话说,想想玄策说的话也实在很有道理,必是明师才出这种高徒,此时智隍兴起了要去拜见明师的想法,于是他就问玄策说:「您是向哪位明师学习的呀!」

策云。我师曹溪六祖。

玄策说:「我的师父正是曹溪的六祖慧能大师。」

隍云。六祖以何为禅定。

智隍接着问:「那么六祖是以什么知见、什么状态、什么作为来进入禅定的呢?」

策云。我师所说。妙湛圆寂。体用如如

玄策回答说:我师父所说的禅定境界,是非常精湛圆满的,禅定是有体有用的,不论在静坐自修中的体,或是生活应对中的用,都是自在圆满的。

五阴本空。六尘非有。

身中的色受想行识这五蕴,本来可以用各种方式存在,而你的心却可以在这五蕴炽盛中,依然保持清静,不和它们起罣碍;身外的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本来也可以存在,但你的心却可以在外境来去变化中,依然保持自在,不和它们起执着。

不出不入。不定不乱。

禅定是定于本性,而本性不论在静坐或生活动态中都存在的,定于本性的定,动静态中皆定,因此没有静坐时入定、静坐完就出定这种事情,也没有静坐时称做定,静坐完去办事就称做乱的事情。(因为照见心性气机实相的人,对气机生灭了无好恶分别,把这心法用在静坐中及动态生活中是一样的安宁的,没有出入的问题。这种没有出入的定,才有究竟,这才是大定。)

禅性无住。离住禅寂。禅性无生。离生禅想。

禅的本质是任周身气机、能量动静的自然,不是刻意的去压制气机,使安住在哪一种气机的静态中才是对的。因此在静坐或生活中,都要远离控制气血感受在某种静谧状态下的迷思;禅的本质里没有刻意的造作,不是刻意去生起或鼓动气机,使气机停留在某种流动中才是对的。因此静坐或生活中,都要远离控制气血感受在某种流动动态中的迷思。(只是任心性气机自然生灭而不攀附知见而已)

心如虚空。亦无虚空之量。

内心就像虚空无所不包一样,只是包容着身中气机感受自然的去生灭,不加以任何的干涉或攀附,而不是想象自己像虚空一样空空无物,什么感觉或知见都没有了。

隍闻是说,径来谒师。

智隍听玄策这么一说,觉得非常有道理,于是谦卑的请玄策带路,一起去参拜六祖大师,向六祖请益。

(是啊,禅如果只在静坐中才能用,一离坐就出定了,那么这种禅定,对增进人类生活福祉又有什么价值呢?这玄策说得有理,而更不简单的是智隍,虽然庵居打坐了二十年,自以为很有程度,但并不至于目中无人,听玄策讲得有理,立即低头静思,最后终于肯放下自以为是去参拜比自己更懂的人。这比起现代很多自认修持很久,而实际上脾气毛病没多少改变的人,到哪里却都要表现出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既使遇到自己不懂的学问,也总要硬着头皮引经据典放肆辩论一番,不是要强得多吗!智隍这种放下,才是真的很有程度的修行者呢!)

——来自电子报第五十一期

玄策妙问智隍禅师(一)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