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自制力的人生,才有真正的自由(上)

张庆祥讲师

       编者按:没有自制力的人生不堪设想,孩子的自制力从小就需要培养。“再富也要穷孩子”,家长的教育观点决定孩子未来的方向。

1

       在很多欧美国家,不少身处富裕家庭的父母,到晚年规划他们的财富时,都会拿出大部分捐给慈善单位,然后留小部分给儿女。他们的孩子非常理解并赞成父母这样的做法,并且对这种决定感到钦佩。在这些孩子看来,父母的钱,就应该由父母支配。

       在欧美,尤其是德国人的家庭中,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再富也要穷小孩”。这是他们根深蒂固的家庭教育观念。他们认为如果给孩子越多钱,生活得越安逸,就等于在磨灭他们适应环境的能力,削弱他们的自制力。

       相比之下在台湾,很多家庭教育南辕北辙。父母的财产最后一定是留给孩子的。长久以往,这样广泛性的做法造成了孩子错误的观念。有很多孩子会呛父母说:“反正你这些财富以后都是我的”。

       当父母要决定怎么支配自己的财产时,都会引起不少家庭矛盾。在很多大家族中,兄弟姐妹为了争夺遗产闹起家庭革命,甚至闹上法院,结果六亲不认。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整个社会观念的一种偏差。“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广告词,口号力量非常大,大到可以推波助澜、扭转是非的程度。让家长好像恨不得把天上的月亮都摘给孩子才是对孩子好。更严重一点的,会让小孩子觉得“父母再怎样都不能苦到我”。

       现在的孩子吃不了一点苦,越来越缺乏自制力,就连让他不要看太多手机、少喝点汽水、早一点睡觉都很困难。这些困难都显示出自制力的薄弱,这对孩子以后的人生,影响非常巨大。

2

       1972年,在新西兰的一个小镇,大批医生针对这个镇在同一年内出生的一千名婴儿,做了大规模的医学调查。一直追踪到现在,前后经过40多年的时间并且还在持续。

       这个调查的目的是要了解孩子的婴儿时期在不同的家庭背景下长大后会产生怎样不同的影响。小孩的个性跟家庭背景、社会观念、家人观念有没有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孩子在小时候喜欢看很多电视的,长大有共同的趋向;睡觉喜欢赖床的,长大之后也有共同的现象;而从小看电视比较少、吃零食少、比较习惯早睡的孩子,他们长大之后也有一些共同点……就是从这些细微的事情,一两岁、两三岁开始去研究,就可以预测到三四十年后他大概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这是什么原理呢?说穿了就是自制力的问题。看电视时间越长,表示自制力越差。吃饭盯着电视,有卡通盯着电视,没卡通也盯着电视。没得看电视就玩IPAD,就划手机,没有办法叫他真正静下来,他的生活完全被这些电子产品填满。

       调查发现,这些爱看电视的孩子,长大后他的社会地位、成就都比较低。同样那些睡觉很久起不来的、喜欢赖床、总是晚睡的,连上班收入都相对低一些,并且患有肥胖症的概率大幅提高。

       因为他受不了美食、电视的诱惑。他没有自制力,只想做一些满足自己的事情,爱吃的东西就一直吃,奶茶一杯接一杯,炸鸡一盘接一盘……因为自制力弱,父母叫他做什么都很困难,依赖性成瘾。持久这样的话,可能面对的不只是肥胖,还有心脏病、动脉血管疾病、癌症等病症,罹患率大幅提高。

       前段时间有则新闻,说一位女士从女孩时期开始,就每天都喝珍珠奶茶配鸡排,现在三四十岁,她发现自己连续一阵子便秘。以前偶尔会便秘,她不在意,后来两个礼拜都便秘,肚子撑的很大。之后她去医院检查,发现已经是大肠癌的末期,癌细胞已经把肠子堵死了。

      然后她开始接受化疗,在做化疗的时候,她问医生要等到什么时候才可以再吃鸡排和珍珠奶茶?到了大肠癌末期,她关心的不是什么时候死,而是什么时候再来一盘鸡排?我们就知道,她真的是自制力太差了。

       自制力差的人,健康比较容易亮红灯;连起个床都困难的人,你就知道他一定常常迟到;当他发现某件事跟自己喜欢的瘾头相冲突的时候,就会有很多情绪。

       自制力越弱的人,情绪就越多。情绪越多的人,在社会地位等各方面都会比较低。

——本文来源:《幸福内心禅》第378集

拥有自制力的人生,才有真正的自由(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