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也偏心吗?弟子三千贤才济济,孔子为何“偏爱”颜回?| 阳明心学探秘

张庆祥讲师 

       编者按:有一种人,才思敏捷,见多识广,没有他不知道的东西。子贡就是这类型里拔尖的,他非常有才学,风度翩翩,是个外交官的人物。
       可是在孔子眼中,他却比不上颜回,这是为什么呢?

       《王阳明传习录》原文:
       黄诚甫问‘汝与回也,孰愈’章。
       先生曰:“子贡多学而识,在闻见上用功,颜子在心地上用功。故圣人问以启之。而子贡所对又只在知见上,        故圣人叹息之,非许之。颜子不迁怒,不贰过,亦是有‘未发之中’始能。”

跟着孔子到底是学什么?

       学生黄诚甫问阳明先生:孔子问子贡,你认为你跟颜回的学问道德谁比较好?

       这句出自《论语》的公冶长章,当时子贡回答说:我哪里可以跟颜回比,颜回是举一反十的人,我却只能举一反二。孔子听了,说:确实,你的道德学问比不上颜回。

       这很有意思,孔子为什么问子贡而不是问颜回呢?

       来听听阳明先生怎么回答。

       阳明先生说,子贡多才多艺,学很多东西,懂很多东西,才思敏捷,非常聪明。在我们身边也往往有这样的人,不论谈论什么,多么时髦的话题,他都能插上话题,好像专家一样。子贡就是这类型人的佼佼者。可是子贡却只是在见闻上用功啊。

       而颜回却不同,整天在心地上用功,观照自己,省察自己,存心养性。

       就是因为孔子看到子贡这么聪明的人,可他用功的方向却向外,尽学些让自己更出众更能高人一等的才学, 所以孔子故意问子贡这个问题,希望藉此问来让子贡好好反省。毕竟,跟着孔子学习,并不是学聪明,跟着孔子是学道学,怎么认识自己的心,光明自己的心地,怎么了自己的性命。

颜回“不迁怒,不贰过”

       阳明先生继续说,颜回不迁怒,不贰过,是由于颜回掌握了心性的主轴。这很重要,阳明先生道出了关键的原因,一起来细细学习体会~

       大家看看,“不迁怒”到底怒了没,明明白白是动怒了啊。对于“迁怒”,我们一定很稀松平常,因为我们常常在做。怒火攻心的时候,对谁都恨不得破口大骂。在公司碰到不如意的事情,回家跟太太讲话都不太礼貌,小狗过来舔你,你还会踹牠一脚。这就是所谓的迁怒。

       可颜回即使在生气,他却能够不迁怒,这代表颜回有不被怒气带走的能力。连这个最难控制的气血他都能够跟它和平相处,不被它带走,那其余的气血就不言可知了。也就是说七情里面,最难于遏制的气血颜回都可以不被带走,他的怒已发,但是可以发而中节。

       这也可以知道,颜回早就体会到什么是“未发之中”了,这样他才有办法不迁怒,一般的人没有办法不迁怒的。

不迁怒的诀窍–未发之中是关键

       喜怒哀乐爱恶欲,是人人皆有的。颜回能够不迁怒的诀窍在哪呢?就是观照气血,气血在动的时候也好,静的时候也好,都能够只是把它当作一个能量,不把它当作好恶分别来看它。

       而我们一般的人,之所以被情绪所捆绑就是因为我们对引起情绪的气血能量有分别好恶。情绪上来时,气血越大,好恶越深,简单地说,就是我们被这个气血能量的大小深深地给控制了。

但是对于圣哲而言,
所观照的是气血能量的实相,
没有偏好,
没有偏恶,
没有偏贪,
没有偏嗔,
这就叫做“中”。
“中”不表示都不动,
而是可以是静态的气血,
可以是奔腾的气血。
可气血不被判读为好恶贪嗔的时候,
就是我们心里的“中”的状态。

       也就是说,颜子是一个有观照情绪气血实相能力的人,要不然怎么能够在怒气攻心的时候,既发了怒,却又很轻松,不迁怒呢。

       这段文章虽然很短,可是大家千万不要小看了它,阳明先生指出了一个很重要的关键点,就是能够不被气血带走,唯有认识“未发之中”。

“未发之中”是什么呢?
用佛家的话就是无贪无嗔,
对情绪气血没有好恶分别。

有“未发之中”这个能耐,
在情绪发的时候,
一样能够秉持着对气血实相的观照,
这个叫做“发而中节”。

       这样我们就能够在情绪里面收放自如,不会被情绪捆绑束缚,心不会被拖累,也不会溃散了自己的精气神,这个就是阳明先生要教导给我们的。

       没有对自己的天然心性有真正的体会,是决不能讲出这样的话来的。阳明先生已经悟透了这个“未发之中、发而中节”的心法,后世若有人也能悟透,一样会说同样的话的。

——本文来源:张庆祥讲《传习录》(爱奇艺 062)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