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到6岁这段时期,教育孩子的关键是什么?

 

       网友问:张讲师,您好。您创办的小树苗内心成长营,孩子要到6岁才可以参加。请问3岁到6岁这段时间,应该如何教育孩子呢?我的孩子有时是长辈帮忙带,很受宠爱,孩子很有主见,但性格比较害羞。请您指导,感谢讲师!

       张讲师答:孩子成长的过程,最主要的就是先要让他能有一个愉快的童年。但是现在的家长,在这方面往往做得过度了。父母希望孩子快乐,但若过度宠爱、溺爱,最后孩子往往得不到快乐。因为人的欲望是无穷的,过度地放纵,孩子的欲望不断地增长,永远得不到满足,接踵而来的是形成另外一种匮乏感,到最后对父母不仅不知道感恩,甚至对父母发展成仇恨的心理,这样的事例也时有所闻。

       所以孩子幼年时期要给予正当的教育,首先要让孩子对父母有“亲爱”的感觉。童年不要给孩子太多压力,要让他有一个愉快的童年。还有一点很重要,但都被大家忽视了,就是要让孩子对人有所敬畏。比如对他的父亲、对他的长辈应该有所敬畏。怎样才能有所敬畏呢?家庭里只要做到“夫妇有别”,孩子就能有敬畏心。什么叫夫妇有别?就是母亲扮演慈母的角色,父亲要扮演威严的角色。但这威严不能违背“父子有亲”的精神。举个例子,比如部队里的连长是很有威严的,但他对部下也很爱护。那连长既要有威严,又要爱护部下,这氛围如何把握呢?首先就是连队里所有的小班长要对连长非常尊敬,比如当班长看到连长远远地走过来,马上就要立正敬礼,向连长问好。之后士兵就都会效仿,就不敢对连长怠慢了。当士兵们有了不敢怠慢、尊敬的气氛后,这连长根本不用责骂士兵,仅仅是变一下脸色,大伙自然就会收敛起来。

       一个家庭也是一样的,古人为什么强调“夫妇有别”?就是因为如果家里的女主人对男主人敬爱有加的话,孩子自然会敬畏他的父亲。这父亲平时对孩子当然是慈爱的,是关心孩子的,时常会抱抱孩子,亲亲孩子,但小孩越矩时,父亲只要脸色一变,根本不用打小孩,孩子就知道要收敛起来。这种气氛是怎样制造出来的呢?其关键就是太太对先生的“敬”要做得好,才能够实现。如果这一点能做到的话,那么孩子就会既有快乐的童年,又不会放浪邪侈、无所不为了。这是古人无为而治的教育精华,而这诀窍在小树苗内心成长营里都教了。比如吃饭时,一定要把碗筷摆好,大家先坐到位子上,等父亲入座才可以动筷子。又好比每天早上先生上班时,太太提着公文包送先生到家门口。先生回家后,太太到家门口迎上去,接下公文包,倒上一杯水,这“敬畏”的氛围在孩子的心目中就形成了。各位不要以为这是把太太当做佣人在使用,不是的。平常,先生对太太也是敬爱有加、爱护有加的,只是通过这个形式,才能显示出主从的形式来,没有主从何来的敬畏呢?这“夫妇有别”的氛围做出来,让孩子看到,家庭气氛就会改变。小孩既快乐,又有懂得何时该收敛起来,您可以试试看。

——来自电子报第二百三十六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