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农场耕读小记(下)

作者:木木

(接上期)

       我开始练习,才开始承认自己是一个情绪很多的人。说好听点太浪漫,多愁善感,说白了就是想太多,拖泥带水,臆想纷纷嘛!从前只把内心风景当做风云变幻,看得模模糊糊,练得也模模糊糊。于是每次有大的气血来临,就见风倒,毫无招架之力。心跟着气走,气跟着六根走,不晓得什么时候,情绪已被那贪嗔痴三贼,深深地勒索。

       解铃还需系铃人。当我们放下一切知见,格心物,就像剥洋葱,一层一层,剥到最后,原来是空,而“空中妙有”呀!这是一道练习题。光说不练,不会懂得。

       讲师说,什么时候来了一点感受,觉知心情来了,马上转化成气血去看。把那个感觉看清楚,是贪还是嗔。即使很多念头跑出来,也不要紧,重要的是像个勇士,去面对它的真相——心即是气。

       忘了在哪儿看过一句话,“愚朴之人易得道”。过去常常怪自己智慧不够,反应慢又笨。脑子装不下太多东西,又固守一隅。如今再来欣赏,这所谓愚朴,其实心里就跟明镜一样,外面的得失利害,一切清楚明白,只是依然不去计较——内心的起起伏伏。

       遇见大道之前,原地徘徊。找到方向之后,开始笨笨地努力。智慧当然会慢慢开,然而心中并不以为意。换句话说,外缘再怎么飞转,心里依然“如秋潭浸明月”。如此,当外表虽然长大,或老去,而内在却在一点点溯源,回到婴孩那无知无识的一派天真。

       于我而言,每次临下山前,一切清明、安宁就会被打破。因为难得来一趟,临别难免一番“缱绻难屏”。这回去机场,忍不住暴饮暴食,以此平抚躁动的心境。起飞后昏沉一会儿,醒来忽然有点明白,作为一只菜鸟,想回书院的心,更多的像一种避世的心。可是,书院要培育的是要有担当的人啊!不是叫大家来树下乘凉的。若只贪图当下一点清静的享受,倘若没有面对内在一点动荡不安的能力,也没有对世事的体贴洞察,任你做什么,也不会成功。真正的“出淤泥而不染”,不是到底天生有多好本质,而是无论去哪个大染缸里滚一滚,还能保持晶莹剔透的本性——这才叫功夫吧。

       回家之后,开始乖乖听经典。发现脑中很多混混沌沌的疑虑,自然有了解答。《六祖坛经》说,学道不在于听了多少经,跟在师父身边多久,关键是,师父教给你的有没有练到。当然,能随侍恩师左右自是十分有幸,若无法,也可随缘好去。道理既已说与你听,要不要做是你的事。否则,跟在明师身边再久,不能反观省察,也终将一无所获。

       “真正修行不在于在哪里做什么,而是内在要一直有所成长。”关于这场内心孤独的马拉松,讲师常举一例,大概意思是内观就像种树,当你稍有一线之明,便觉有所得,就像把刚种下去的小树又从土里拔出来,如此反复,种不久又拔出来,请问这棵树要怎么长大?别提神木了。

       据说,古时候的人根器深厚,一听言下便悟,以心印心传道。后来,人心卑劣了,祖师不得已,变换法子说同一个道理,为了让各种人得以有缘契入。如今呢,古人那“笑倚栏杆暗点头”的悠悠滋味,还有几人知晓?在去圣时遥的日子里,有幸得遇明师,却任他说破嘴皮子,我们依然“用最谦虚的态度,行最傲慢的事实”……岂不是正应了虚云老和尚那句“即使给了他好饮食,狗也改不了吃屎”?!

       这是近日来一点耕读生活的记录。为了把听到心里头去的经典和教诲,老实记下来,以便日后省察。

声明:

       本文为黄庭禅学员练习中的体会分享,过往的心得并不能代表本人修行程度的高低。分享仅为与大家共勉,一同学习进步。

——来自电子报第二百五十一期

内心农场耕读小记(上)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