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貌不在“口上修”

作者:朱晓焱

  归零之后再一次起航,非常幸运的赶上讲师为我等跌跌撞撞、时而前行、时而后退、时而举步维艰的人,精心设计了一整套最切身、最适用也最易把握方向的着陆功课。目前自己所在阶段的功课内容是“礼貌”,讲师对我们的要求是:每天早晨遇到父母或长辈必躬身行礼以示我们的尊敬,并顺道问安,遇到平辈点头问好,遇到晚辈则招手示意。对人常说请、谢谢、对不起。

  礼貌是否需要把它当成一个功课刻意去练习?不经意间心中竟然升起了一个轻慢的心。从小到大所受的教育不都是对人要有礼貌吗,就算是工作中也有相应的商务礼仪要求,诸如什么“请、谢谢、对不起”之类的礼貌用语,也许都成为大家的口头禅了吧。如今要在生活中去落实应该不会有多难!

  好吧,既然是功课那就做做看,看按讲师的要求去做,到底会有什么不一样。走进公司大厦看到在打扫的大厦保洁员,先停下脚步做了几个隐形的成人成己,然后一改往日严肃的面具脸,带着微笑向她点头示意,未待我开口她已面带笑容,热情又急切地说道:“上班啦,早啊!今天有点冷喔……”嗯~~嗯~~明显可以感觉出她心情的愉悦来,自己心中也瞬间变得温暖起来。以前的我通常将其归类为陌生人,点头问好是不曾有过,礼貌用语似乎也与她们无关。回想过往的自己,仿佛一台语音答录机,总是毫无情感的、机械的对客户、同事以及一些自认为有必要的人,重复着请啊、谢谢啊、对不起之类的所谓礼貌用语。却原来礼貌不是口上功夫,不是随便说几个固定词语就算是个有礼貌的人,那些冷冷的词汇没有任何温度,更无法带给人们温暖。之后碰到每一位同事我都会先停下来,点头问好。不再是像往常那样嘴巴机械地说着你好,却连眼神也吝啬于在他们身上多做停留,今日得到的回应自然也与往昔不同……

  然而对父母或长辈躬身礼敬做起来还真的不简单,父母不在身边,虽然也有打电话做“晨醒昏定”的功课,可是跨越空间距离躬身礼敬实在无法真正实施。孤身在外生活的人如果要找长辈的话,大概那个名义上的师傅可以算一个,隔天早晨去单位见到师傅第一面时,就试着躬身行礼并顺道早安。师傅略显诧异的表情,嬉笑着说:“今天什么日子?”我快速回应:“反正不是愚人节啦!”语气中明显带有戏谑的味道,实则是为打破自己此时的尴尬。师傅会有这样的表情不足为怪,可能他也未想到过会享有这种待遇吧。一直认为他不曾真的教过我些什么,充其量只是个挂名的师傅而已,长久以来都习惯于以他的职务去称呼,只求做到不是太失礼即可,哪里会带着诚心去躬身行礼以示敬意呢?

  昨天晚上生活禅时,哲华与大家分享他自己的做法,他是每天早晨起来对远在他乡的父母磕头行大礼,而且还说为了不至于流于形式,他会边磕头边诵念《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点击进入经文),说父母对自己有至少十个恩情,就这样给他远方的父母磕十个头。听完哲华的话,我感触很深,今早起床也学着他的方法,对着父母所在的东南方,深深地磕头行大礼并口中诵念着:第一怀胎守护恩……念到第八,远行忆念恩(附:第一、 怀胎守护恩;第二、 临产受苦恩;第三、 生子忘忧恩;第四、 咽苦吐甘恩;第五、 回乾就湿恩;第六、 哺乳养育恩;第七、 洗濯不净恩;第八、 远行忆念恩;第九、 深加体恤恩;第十、 究竟怜愍恩)…时已是泣不成声,只好心中默念经文磕头向远方的父母请安。心中暗自思忖,今后的日子要多回去陪伴父母,只要是跟父母住在一起的日子里,每天都必须向父母躬身礼敬、早晚请安,逢特别日子必要磕头行礼。身处异地也要每日给父母电话,以免他们担忧挂念……

  出门前看着镜子中额头有些红肿的自己,黄庭暖暖的、松松的,感觉还真是不错耶!坦白说有点遗憾的是,我头脑的力量实在太过强大,当自己心中升起一股酸楚,止不住流淌的眼泪时,头脑的意识也瞬间攀附,不停地问着自己:是为什么会哭?是因为内疚,还是感动……一时间头脑中的念头纷飞不止,忘记了黄庭心法——不问为什么,只问有什么!

  所有的礼貌、礼仪、恭敬,不在头脑中,不在嘴巴上,而在心头的感恩,在身体的行动上,对尊长礼貌,为父母尽孝心,今天就是良辰!

声明:

  本文为黄庭禅学员练习中的体会分享,过往的心得并不能代表本人修行程度的高低。分享仅为与大家共勉,一同学习进步。

——来自电子报第八十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