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丁故事:“廉”的故事——赵轨杯水

  【原文】

  赵轨酬值,驻马待明。父老挥涕,杯水饯行。

  隋赵轨,为齐州别驾。东邻有桑椹落其家,悉拾还主。为原州司马,夜行,马逸入田,伤禾。驻马待明,访禾主,酬直而去。征入朝,父老相送者齐挥涕曰:“公清若水,故不敢以壶酒相送,请酌一杯水奉饯。”轨笑而饮之。

  桑椹,微物耳,况自落乎,而必拾还其主。田禾,马伤耳,况夜行乎,而必待酬其直。是较之查道因献枣而挂钱于树,仲山因饮马而投钱于渭,更甚焉。杯水饯行,非特喻清如水。其德泽长流,亦如此水矣。

  【白话故事】

  赵轨是隋朝河南洛阳人。他从小好学,效法古人仁义的德行,长大后在齐州做刺史下面的别驾(官名,又称佐吏官),为人清廉正直。

  一天,他发现,东边邻居家有株桑树非常茂盛,桑葚熟了,掉了好多在他家这边的庭院里。赵轨就叫孩子们把桑葚尽数拾起来,送到邻居家去。孩子们说:“这桑葚又不是我们偷的,是它自己掉的,干嘛要还给人家?”赵轨说:“孩子们呀,我让你们这样做,不是让人家表扬我们,追求名声。你们想想,如果不劳而获,还自以为是小事,那我们以后就会贪求更多,就会变得贪名求利,阴私狭隘。这样怎么能做一个为国为民的正人君子呢?”孩子们听了这番道理,一下子就明白了,赶紧把桑葚送回邻居家,邻居非常感动。

  还有一次,赵轨调任去原州,做了掌管军队的官。一个夜晚,他带着队伍,要赶去另外一个地方,路过一片田地,因为路窄,一些士兵的马踏到了田里,伤了庄稼。当赵轨发现这个情况时,庄稼毁坏了不少。他立即发出命令,让后面的人慢一点儿,排队小心从路面通过,然后在一宽阔处休整队伍,等候天明,不再前行。下属问:“赵大人,咱们干嘛不赶紧走,要在这里等啊。”赵轨说:“我们把百姓的庄稼给踩坏了,要等天亮了,给他们赔偿。”下属有些吃惊:“咱们夜里行军,踩坏点庄稼,在所难免的。况且,军队是为国家做事,老百姓也会体谅的。哪里还需要赔偿他们呀!”听了这话,赵轨正色道:“百姓就是我们的天,军队就是要保卫他们。再说要不是他们辛苦地耕种,我们哪里来的粮食军饷,哪里有精力保卫国家?如果我们毁了百姓的庄稼一走了之的话,他们找谁赔偿损失呢?这将会影响他们安心种地,农耕可是国家大事。所以我们造成百姓的损失,一定要重视!”军士们听了,连连点头。天一亮他们就到村里询问踩坏的是谁家的农田,并按赵轨的要求赔偿了农户。农户们从来没见过这样爱民如子的官员,非常感动。这件事在当地立刻传扬开来。

  这件事之后,赵轨带领的部队深刻体会到赵轨率军严明和爱民如子,所以自觉地遵守命令,行军都非常小心,不敢损坏百姓的一砖一瓦,一稻一木。赵轨的军队纪律严明,军民关系融洽,走到哪里都受到百姓们的欢迎。

  后来赵轨被皇帝召到朝廷里去做官,百姓们都舍不得他走。百姓们流着眼泪,送到很远。其中一位老人,代表乡亲,捧了一杯清水,来到赵轨面前,对他说:“赵大人,您为人做事像水一般的清洁。您爱护我们,有您和您统帅的军队在,我们生活安居乐业,不会受到丝毫的损害。如今您要走了,您清正廉明,我们不敢拿酒来送您,以免损害您的清誉。让我们用一杯清水,来向您饯别,请您收下我们的心意吧!”

  赵轨接过酒杯,感谢百姓们对他的理解和认可,豪爽地把那杯水一饮而尽,然后与大家挥手告别。

  桑葚是很不起眼的小东西,何况是它们自己掉落的,但赵轨坚持还给主人;庄稼,是马踩坏的,何况当时夜路难行,但赵轨也一定要赔偿。宋朝查道曾因仆从摘了路边的枣子而按照价值将钱挂在枣树上才离开,项仲山也因在渭水饮马后而投钱,比起这两个清廉的例子,赵轨更进一步。百姓以水践行,不仅是比喻他清廉如水,更是以水之长流,比喻赵轨的德泽长远啊。

  赵轨能从许多小事上,想到更长远的影响,从不贪小便宜或者逃避过错。他心中有百姓,时刻检视自己的行为有没有给别人带来损害,真的是一位正人君子!因此他的故事流传至今,成为了清政廉明的好榜样。

  (改编自蔡振坤先生编著的《德育课本》初集第4册 廉篇《赵轨杯水》)

——来自电子报第二百九十二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