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过知仁——不可轻忽的小过错

观过知仁——不可轻忽的小过错  经典引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论语·里仁篇》

  故事来源:何谓有罪而益信?孟孙猎而得麑,使秦西巴持归烹之。麑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纵而予之。孟孙归,求麑安在。秦西巴对曰:“其母随而啼,臣诚弗忍,窃纵而予之。”孟孙怒,逐秦西巴。居一年,取以为子傅。左右曰:“秦西巴有罪于君,今以为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一麑而不忍,又何况于人乎?”此谓有罪而益信者也。

——《淮南子·人间训》

张讲师讲解:

  孔子说,人们所犯的过错,各有不同的习性的类型,然而观察一个人的过错的类型,就可以知道他仁或是不仁。从过错里面,可以认识一个人。做对的事情本来是应该的嘛,对不对?从对的事情上面看,看得还不一定真,从错的事情上面看,可以看得比较清楚。人们常会做出一些过错的事情,某一些过错会让人更容易看出一个小人的心机跟巧诈,但是有某一些过错更容易让人看到一个仁人君子仁厚的存心。我们看《淮南子》这一段:

  “何谓有罪而益信?”什么叫做一个人有罪反而让人更相信?孟孙出去打猎,得到了一只鹿,叫秦西巴抓回去把它煮来吃。在回去的路上,小鹿的母亲就一直跟在秦西巴后面啼叫,想要回它的儿子。秦西巴看着实在是非常不忍心,就把这个小鹿放了,让它跟它妈妈一起走了。

  孟孙回去就问:“小鹿煮好了吗?”秦西巴说:“我抓着这只小鹿回来的路上,它的母亲跟在后面一直叫,我实在是不忍心,就把它给放了。”孟孙很生气呀,我叫你煮来吃,你竟然给我放了!就把秦西巴给赶走了。

  过了一年,孟孙请秦西巴做他儿子的老师。身边的人说:“这个人曾经得罪过你,你叫他办的事,他竟然违抗你的旨意,你现在还请他来教你的儿子,为什么?” 孟孙说:“你看看这个人,一只小鹿的生命都会不忍心,那对于人会不会不忍心哪?那就会更加不忍心,可见这个人宅心仁厚啊!”

  像这样的小故事就叫做“有罪而益信”,淮南子的“有罪而益信”正是孔子所说的“观过,斯知仁矣”,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

  “观过,斯知仁矣”,看一个人,不是老看他做对的事,那个小小的过错才是重点。孔子教导我们,要知道一个人的心性,就从他的小过小错你慢慢去看,你就会明了。办事情真不真诚、符不符合次序、有没有为大局着想、有没有尽忠职守、愿不愿意放弃自己的欲望而成全别人……你从这些小小的地方去看,慢慢就会看得出来,往后如果国或家有大难的时候,谁是值得依托的。也因为这样,我们对于一些常犯的小过错,实在是不可以掉以轻心。

——摘自张庆祥讲解《论语》第43集“如何从小过小错看品格高下”

——来自电子报第三百三十四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