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要守本分

凡事要守本分  故事原文:

  楚昭王有疾,卜曰:“河神为祟。”王弗祭,大夫请祭诸郊。王曰:“三代命祀,祭不越望,江汉沮漳,楚之望也,祸福之至,不是过乎,不谷虽不德,河非所获罪也。”遂不祭。孔子曰:“楚昭王知大道矣,其不失国也宜哉。夏书曰:“维彼陶唐,率彼天常,在此冀方,今失厥道,乱其纪纲,乃灭而亡。”又曰:“允出兹在兹,由己率常可矣。”

——摘自《孔子家语•正论解》

  张讲师讲解:

  楚昭王生病了,古代皇宫里面都备有卜筮之官,每逢国家有大事了,都要择吉凶。这个阴阳官就卜筮,说是黄河的河神作怪,要祭黄河。楚昭王不祭。因为黄河它不在楚国的境内。“是我国境外的,我祭它干嘛呀?”大夫们为了楚昭王的健康,就说既然卜筮出来了,说是黄河河神作怪,你不愿意到黄河那边去祭,那在我们的国境边郊对着黄河遥祭,这样也是可以的。

  楚昭王说:“夏商周以来三代圣王的礼治是‘祭不越望’,不超越这个望。”“望”是什么呢?天子他在他的邦基之内,所有的中原都是天子的,不论哪一国都是他的,那么当他没有办法到每一个国去祭那里的山川大河时,他就在他的邦基遥对着那个方向去遥祭,这个叫做“望”。诸侯的权限呢?诸侯只祭他的境内,天子祭天下是因为天下都是他的境内。那么诸侯也只祭他的境内,不能够像这个天子一样在他的国境内遥祭别的国家,这个都算犯了他的本分了。

  楚昭王说我是诸侯,我的“望”仅止于在我的国境之内啊,我可以祭的有哪些河呢?就是长江、汉水、沮水、漳水等等,只有这些啊,不包含黄河,黄河不在我的境内。楚昭王还是不祭,他说不是在我的国境内的祸福就不是属于我的,不会超越这个江汉沮漳这四条,他说我虽然不是什么高尚的道德,但是我知道黄河跟我的吉凶祸福是无关的,因为不是在我的国境内嘛。我的所作所为跟黄河显然是没有关系嘛,他不愿意鸩越他的本分,让人家说你又不是天子,你做这个事情是干嘛,况且这个也实在是非常迷信的行为。在我国境内的祸福跟我有关,在我国境外的跟我有什么关系啊!

  孔子在事后知道楚昭王这个典故,孔子说这个楚昭王,是一个明了大道的人。道是什么东西?道是这个天地阴阳的气,在造化的过程形成天地也好,收束天地也好,按照一定的分位、一定的次序、一定的时间,按照次序往前推进的。不会越过这一个空间然后到下一个。

  好像说春夏秋冬,你得春天过了,然后走到夏天,夏天过了然后走到秋天,你不可能春天直接跑到秋天,这个就是次序。人法地法天法道,修道就是为了要效法这个道,道是这么有次序,那人办事要不要有次序呀?要有次序呀!道是很有本分的,那办事要不要有本分呐?也是要有本分的!所以楚昭王他行事,是一个了悟大道的人,他知道守自己的本分。

  当时楚国被吴国所灭,楚昭王后来出奔,出奔之后又回去复国了,他不失国,不会出奔之后就死在外地呀,或者是不能恢复他的国家。这是有道理的,因为他这个人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夏书》里面说“维彼陶唐”,就那个帝尧啊,陶唐就是帝尧,“率彼天常”,“率”是遵循,他能够遵循着这个自然的伦常的分位,他做他这个该做的事情啊,尧做他该做的事,舜做他该做的事情,不会逾越他的本分。

“在此冀方”,冀是指中原,他把这个伦常在中原这个地方示范得这么好,那么“今失厥道”是在说什么?是在说夏桀,到了夏桀的时候乱了这个伦常的分位啊,“乱其纪纲”,这个纪也好,纲也好,就是它的头绪。渔网下面的那个细的叫做目,上面的那个钩网的时候收的那一条缆绳“大纲”就是叫做“纪纲”。凡事物它的头绪、主轴都叫做“纪纲”,就是说你把这个天常给乱了,就是乱了这个最主要的治国的主轴啊。

  “乃灭而亡”,所以夏桀才会自取灭亡啊!“又曰:允出兹在兹,”这个“允”本来是诚信的“信”,说这个诚信从这里出,诚信之后的福也由这里享,它就是引申祸福都是从你这里出,然后祸福也由你自己在享,就是你做什么因,会结什么果,这就是“允出兹在兹”,这个兹就是这里的意思,所以这是在说你做出什么,像放出去的鸽子,它还会飞回老巢,做出去好的飞回来还是好的,做出去坏的飞回来还是坏的。

  “由己率常可矣”,由自己亲身来示范伦常分位该怎么守,为君能够如此也就算差不多尽到自己的分位了。所以楚昭王是个诸侯,他拿起香他要祈祷求神明、山川社稷,那也是在他本国境内,跟离开他的国就毫无关系,他知道他的分位是这样,这个是说我们凡事要守我们的本分的意思!

——整理自张庆祥讲《孔子家语》
——来自电子报第三百四十五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