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鹏鸟的传说

  经典引述: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庄子·逍遥游》

  张讲师讲解: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冥”是深不可测的意思,“北冥”是北极深处的海,北冥跟后文的南冥是相对的,“南冥”指的是南极深处的海,这两个相对之下,比喻南冥是真正一望无际的大海,可以遨游可以自由自在的大海,比喻解脱后的境界,比喻西方的极乐世界。

  “鲲”是鲤鱼之类,是充满神性的鱼,它可以变化,未变化之前叫做鲲,这是比喻,比喻人未变化之前是众生,变化之后还有很神性的去处,北极的深海里有一条神化莫测的大鲤鱼,它名字叫做“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这条鱼之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非常非常广大。“大”字可以比喻面积的大,“大”字也可以比喻它的神化莫测,高大的大,伟大的大,不一定指实体的体积。这条鲲神化莫测,真是不可限量。比如说小狮子你不可以小看它,小狮子虽小,手无缚鸡之力,未来它会成为狮子王,大可以指它的神化。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充满神性的鲲,虽然生活在水里,时机成熟时可以一跃而化为大鹏鸟,开始鹏程万里的里程。毕业的时候我们都喜欢写“鹏程万里”,意思是说你现在虽说看起来像个丑小鸭,以后会是一只凤凰,会飞在天的意思,跟鲲化为鹏一样的意思。

大鹏鸟是怎么来的?

  传说中大鹏鸟由鲲所变来的,鲲的志向很高远,它终日仰慕远在南方无极无穷的大海,它想要逍遥真正的大海,尽情在里面自在地逍遥,它知道当海上下起了倾盆大雨的时候,天上的水气和海面的水气会非常旺盛地对流交融。

  这个时候,那条具有神性的鲲,如果能一跃而过九丈的高度,便能趁着两股水气交融的时刻,一跃飞升为大鹏,那个瞬间它可以脱离地心引力的限制,超过九丈,然后往上飞驰长出双翅,变为飞鱼。在一刹那间转变为很大很大的羽翼,化为大鹏,冲上九霄,展开它向往的南冥迁徙的道路。这就是一个大鹏传说的故事。

  这条鲲已经做好了准备,它等了很久很久,终于有一天,海面上下起了倾盆的大雨,非常大的水气能够对流,在天气跟地气很旺盛交融的时刻,它毫不犹豫往上冲刺,一跃而起,它准备趁着天地之气往南冥飞去。

  然而鲲一定要一次跃过九丈的高度,才能脱离地气的引力。第一次冲刺它可能过了六丈的高度,但没有脱离地心引力,此刻它会重重地再摔回海里,但是它不因此而气馁。一次次往上冲刺,虽然它一次次被摔回海里,但最后一次它使尽力气往上一跃过了九丈的高度,它成功地脱离地气的限制,瞬间化为一只飞鱼,再从它的两肋化出一双若垂天之云的巨大的双翼。这时候它开始有了往南冥飞去的本钱,就是那个双翅,展开它的鹏程万里。

  这个传说只是一个比喻,然而这个地球上无数的造化之妙,如果不是我们亲眼所见,实在是非凡人所能尽知,科学家以后还会有很多很多不断的发现,或真有这样的事也不一定。但寓言就是这样,不必真有其事,取它的意即可。

  这里庄子用鲲比喻带有尊贵佛性的众生,用北冥比喻受到气数限制的凡尘,就我们现在这个领域,看起来是自在的,其实有太多太多的不得已,不想老也不可能,想长哪样也不可能,用大鹏比喻怀着无比崇高志向,要奋起追求圣贤仙佛的那些智者,那些有志向的人。

  这个凡尘虽好,但就如狭隘的北冥,总是受到气数及各种烦恼枷锁的限制,有一天,若一气不来,这一口气出去吸不进来了,我们的肉体就开始腐败,生命开始一个未可知的轮转,你无法控制的。任你怎么聪敏,任你财富有多少、地位有多高,到那时你才发现,丝毫由不得你控制的。就因为,在这个领域里面很多的苦恼、很多的限制,所以这只充满灵性的鲲,它便想要找一个更宽广,更自在的南冥。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这个是在比喻,比喻众生虽然卑微,但他却充满着伟大的神性,未来可能做佛,他的未可限量,可以有非常伟大的成就。所以说,鲲现在是活在水域里面,活在有限制里面,但其未来的造化,未可限量。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指众生只要一有了决心,一变化了气质,一引动了身中无比奇妙的造化,就可以成为一个觉悟的修行人。一隙之间由鲲变为鹏,鹏不是佛,但是已经成为一个有方向的行者。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这只由神鲲所造化出来的大鹏鸟,是非常非常大,光是看到它的背就有几千里之大。

  “怒而飞”,怒是奋力,它奋力鼓动着它的翅膀,往天空飞去。

  “其翼若垂天之云”, 它奋力飞到天空最高处去翱翔,它的双翅一展开,就像垂在天边的云,那么宽、那么广、那么巨大。若垂天之云是个比喻,就是双翅一张开就把太阳给遮住了。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这只大鹏鸟沿着海飞行,“海运”是顺着海飞行,它要迁徙到南方那个真正宽阔无边的大海,因为那个地方才是它要寻找的逍遥的乐园。

  “南冥者,天池也”,这个南极深处的大海叫天池,天池是所有海中最大最大的。庄子是用它来比喻永恒的归宿,比喻西方的极乐,比喻我灵性的出处。所以南冥跟北冥来相对,就像是凡间跟西方来相对,是一样的意思。

  “《齐谐》者,志怪者也”,“齐”,是齐国,国名;“谐”,是书名;“志怪”,志是记载,志怪是记载奇奇怪怪的一本书,齐国有一本书叫“谐”,是专门记载奇奇怪怪的一本书。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齐谐》里是这样说的:相传有个鲲化为鹏要迁徙到南极极深处的一个大海,它不仅一跃而上要超过九丈,才有机会变为大鹏,化为大鹏后要一下子脱离地的吸引力非常困难,它还得要助跑,要水击三千里,它奋力鼓动若垂天之云的超大翅膀,拍打着水面,在水面上助跑三千里,渐渐往上飞,脱离水面而上升。看过老鹰下水去抓鱼的画面,就知道水击是什么意思,一开始拍都是拍在水上的。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抟”,拍打;“扶”,双翼驾着空气,叫做扶;“摇”,就是不稳定,摇摇摆摆,动荡的。它拍打着翅膀驾着风,摇摇晃晃努力往上飞,一直要飞到高达九万里的地方,才开始往南飞行的旅程,水击三千里仅是助跑而已。三千里跟九万里这么高,是形容凡事起头难,好比一个人开始要迈入修行,一开始要改变生活习气,脱离原有的生活那一段,就是所谓助跑要三千里,腾空要九万里。这一段是最花力气的,是最紧要聚精会神的,因为原有的生活习性,总是充满无比的吸引力,想把你拉回到原有的习气里面去,对于刚立志想要好好修行的人来说,这是无比的考验。

  “去以六月息者也”,“息”是休息、息养、长养的意思。然而修行不是在一开始的时候一鼓作气,冲刺三千里跟上了九万里就行了,接下来还要面临一连串漫长的考验,它要连续飞行6个月,才有机会到一个可以立足的地方,可以停下来休息,有机会喝口水,吃点食物,调养一下疲累的身躯,一飞就要能够冲刺,要六个月。

  此处庄子用大鹏徙于南冥的过程来比喻一个修行人应该持守高亮的志节,到达南冥享受无穷无尽的自在,是它的理想,但达到这个理想之前,依然不忘他那个高亮的志节。

大鹏鸟有什么志节?

  古书这样记载:鹏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非鲤泉不饮。

  鹏,不是高大洁白的梧桐树,它不停下来休息,不是虚心有节的竹子所结出来的果实,它不吃。实际上这非常困难,因为竹子开花都非常困难,还要结实,竹子会结果没有错,但是非常非常难。不是清净甘甜的水,它是不喝的。

  它要求一切要洁白,要虚心有节,要清净。而在这一望无际的茫茫大海上势必很难找到它所需要的,没有办法满足的。因此,势必有忍饥甘辱的决心和毅力,虽然有无限的阻碍,仍能够不断地往南去冲刺,才能够完成这趟的旅程。

  所以庄子选用大鹏来比喻有德的君子,忍饥甘辱去实现他的理想的这种精益的过程。

摘自张庆祥讲《庄子》第1集

——来自电子报第三百二十七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