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老祖宗的智慧,刚柔并济的教育

张庆祥讲师

       编者按:出了社会,不仅折腾他人,也会让自己受到更大的伤害,因为外面的世界要比家里残酷许多。刚柔并济、恩威并施的教育,才是智慧的做法。

1

       像我自己的小男孩,在他很小的时候,对他的教育,我的心中就会有一把尺。他算是比较聪明的那一类小孩,但聪明过了头就会到处钻漏洞,人前人后表现不一样。

       记得在他一两岁,走路都还不太稳的那个时候,他的样子很惹人爱,大家都很疼爱他,跟他说话也是用很温柔的方式,时间一长,这个温柔就让孩子渐渐养成了嬉皮笑脸的无赖个性。那时,我已经深深地感觉,如果不给他一点威吓,以后就制止不了这个小孩子了。因为他跟大人应对时,他都知道大人想要什么,该怎么表现给大人看。

       比如你让他吃饭时,他就满地爬,也不过来吃。于是我就把餐收起来,告诉他:“现在不吃那就没得吃,等下一餐的时候再吃。”可是当他饿了开始哭闹的时候,他妈妈又会心软,把餐端出来给他吃。我不仅要应对一个小孩,还要应对一个妈妈。

       纵使我们有再高的教育理念,坚守再多的原则,但是当孩子的妈妈(或爸爸)、爷爷、奶奶都在破坏这个规矩时,一个人又该怎么去坚持呢?

       于是,我就在想:好吧,既然这样,严父慈母,我不扮演起严父的角色不行。孩子一两岁,也没有犯多大的错,但问题是对大人的奉劝一概置之不理,他还是做他的,这样下去,到他长到三五岁时,就已经完完全全是个熊小孩了。当没有满足他时,甚至说不定也会把他妈妈拽在地上用脚踹。

       我准备了一把尺子,这个尺是平面的,打在手心上声音很大,人会被震慑一下。手心是连着黄庭(我们的内心)的,当手心一受到震慑,黄庭也会马上跟着一震。

       有一天,我就找到他犯了一个小过错的机会,叫他过来。当让他过来时,他还死皮赖脸很开心地向我跑过来,他犯了错哦。这个时候大人不能嬉皮笑脸了,于是我把脸皮一绷,说:“把手心伸出来。”以前他过来都没事,所以就很开心地把手拿给我,因为他根本不知道要发生什么事。当他伸出手拿给我时,我就用尺“啪”地一声打在他手心。他手一缩,就开始哭,于是我跟他讲为什么打他的原因。他睁大眼睛瞪着我,没想到会有这样的事情,原来打在手心上是这么的痛,他吓了一大跳。

       当然,小孩子细皮嫩肉的,我们在惩罚时一定要有所节制,不可在盛怒的时候打小孩,要在心理准备很充分健全,也就是心气平和的时候,目的是为了教育小孩。

2

       在处罚完孩子后,一定要和小孩和好如初。怎样判断是否和好如初了呢?就是当孩子找我们聊天或玩耍时,和以前是一模一样的,而我们对他的关心和疼爱也跟以前是一样的,这些都要在当天就处理完。

       我这样跟孩子说:“爸爸打你,爸爸也很心疼,但你以后不能再这样,第一次、第二次,我可能会这样好好跟你说,但是第三次的话,后果将会很严重。”后来我发现一件事,孩子那些死皮赖脸的事情只敢做一次、两次,绝不敢到第三次。这就是立规矩。

       立规矩后,我对他的爱有减少吗?并没有。而且他也不会养成死皮赖脸、目中无人的个性,因为他不敢。其实我打小孩的时候很少,但是我只要用几次就够了,目的是起到威吓的作用。

       威吓的背后,是我们害怕孩子以后受到更大的伤害。譬如我们告诉孩子,刀子不可以玩,而他却硬要玩,不要把手伸进转动的电风扇里,而他却硬要往里面伸,这个伤害只会更大。所以我们就要抓住机会,给孩子适当的处罚。

       这是我的做法,大家也不一定要照着做。现在整个的社会风气会认为我这样的做法不文明,但放眼望去,到底什么才是不文明?

       家里出了熊小孩,这样就文明了?请问文明在哪里?有没有想过一个熊小孩要折腾多少人?这样的教育有什么文明可言?还不如给他们震慑一下,让他们有所收敛,保护更多的好人,让他们有时间清静一点。

       我所提倡的教育态度是刚柔要并济,并不是虐待小孩,是在不伤及他们筋骨的情况下给他们适当威吓,让他们有所收敛。

       后来,我自己的小孩,让他罚站他就罚站,因为他知道不罚站的结果是什么。我曾经还让小孩子罚跪过,长大后就不能用这个方法了,大了伤自尊。用一点点的时间给予他一点点的折磨之后,好好叫他过来,抱抱他,跟他讲道理,两个人尽释前嫌。

       我们要把握好立规矩的时间,小学三年级以前都是最佳时期,要让孩子知道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到三就必需要承受犯错所带来的后果。

       当然我们平常在给予小孩子爱时就要够明白,告诉给他们的义理也要够明白,让他们既能享受快乐的童年,又不会造成身边人的负担。

       我想未来,用不了几十年间,就可以看出,完全赞赏式教育对小孩子的害处不浅。

       中华老祖宗五千年的智慧早就把人性给看透了,那个深度比两百年的欧美文化要深邃正确太多。我们实在是没必要去舍近求远,明明有深邃的东西,却去寻求肤浅的东西。

       老祖宗随时都有很多智慧值得我们吸取,再配合我们生活的现实状态,我们深深地去思考就会得到一个比较明白的答案。

——本文来源:《幸福内心禅》第371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