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足必受辱

不知足必受辱  故事来源:

  昔者智伯骄,伐文子、中行而克之,又劫韩、魏之君而割其地,尚以为未足,遂兴兵伐赵。韩、魏反之,军败晋阳之下,身死高梁之东,头为饮器,国分为三,为天下笑。此不知足之祸也。老子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修久。”此之谓也。

——《淮南子•人间训》

  张讲师讲解:

  智伯很骄傲,很骄纵,执政了一整个国家,他还不满足,对别人国家看不起。然后他出兵去打范氏和中行氏,并且战胜了。

  他有骄这个毛病,越战胜,越是骄。之后他又攻打韩、魏,战胜了,羞辱他们的国君,还割地。他打了韩、魏,是不是更骄?这下还有谁可以打,还打谁可以证明我的能耐呢?接着他兴兵去打赵国。

  结果呢,他打赵国的时候,韩、魏心头的那股恨能够饮得下吗?吞不下去啊。韩、魏想:好,智伯要打赵国,赵国也不是好欺负的,那如果我们两个再联合起来,来偷袭智伯,我们就有成功的机会呀。结果韩、魏、赵三国打一国,那谁赢?当然是三个国家赢了。所以这个很骄纵的智伯就败了,“军败晋阳之下,身死高梁之东”,智伯也被乱军给杀了。他的头被拿去,将里面的肉挖空,剩下那个骨头,被三个国君拿来当庆祝的酒杯。他的国一分为三,被三国给瓜分了。天下就笑这个智伯,骄纵的智伯。

  这就是什么?不知足啊,这就是所谓不知足之害。这就是《道德经》说的“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因此凡事知足无求,性命就不会受到消戮。凡事适可而止,性命不致于招致危险危殆。如此性命便自然可以走上可长可久的道路。

  可是你有没有发现,凡是当你起了一个贪妄的念头,它好像有一个趋势,好像鞭打着你一直往那个不对的方向一直前进,纵然你中途也许已经发现不对,还有一个力量产生更大的一个借口,有没有?然后,还是闷着头,还是干,还往前进,这就是不知足的一个害处了。

——摘自张庆祥讲《道德经》第81集
——来自电子报第三百六十五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