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与不为(下)

作者:陈志

  (接上期)

  至于我们是不是要去读经典,张讲师是建议我们多去读经典的。在张讲师的《平心静气》这本书中提到:读经典可以做到趋吉避凶。

  《论语》的“阳货篇”中提到:“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荀子》中“劝学篇”中说“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在《吕氏春秋》中的“不苟论”也有一段文字(原文略),大意是讲孔子、墨子、宁越,都是普通的读书人,认识到治理天下没有比先王留下的东西更好了,所以就日夜学习。听说孔子和墨翟没白天、没黑夜地去诵读学习,夜梦中他们甚至可以亲自见到文王和周公,跟他们请教。有这样的志向、这样的精神,做什么事不能成功、不能通达呢?所以有“精而熟之,鬼将告之”这样的话,其实不是鬼神告诉他们,是说他们精心习熟的啊!

  而宁越只是草野之民,苦于耕作的辛劳,对他的友人说:“怎样做才能免除这种痛苦呢?”他的友人说:“做什么也比不上学习。学习三十年就可以显达了。”宁越说:“让我用十五年来实现。别人休息,我不敢休息;别人睡觉,我不敢睡觉。”学了十五年,周威公拜他做了老师。箭的速度虽很快,射程却不超过二里,因为它飞一段就停了下来。步行速度虽很慢,却可以走到几百里之外,因为脚步不停……

  当我读到上面的这些文字时,心里是非常惭愧的。告诉我自己更要好好地去读经典,不要让自己以后的日子里再有愧疚。只要在张讲师的指引下,我们就会找到经典的主轴,就可以好好地把读到的经典化为动词,落实在生活中,我们所学的经典才不会是空中楼阁,才不会是断线的风筝!

  读《论语》时读到“子曰:德者必有言,言者不必有德”时,忽然觉得张讲师在我的心中是一位“德者”,讲了《忠经》、《大学》、《中庸》、《道德经》、《庄子》、《心经》、《金刚经》、《六祖坛经》、《尚书》、《礼记》、《孔子家语》等等,还写了《平心静气》、《找回失落的自己》、《宽两秒,心自在》等书,有这么多的引导,我这俗人才终于明白了一点点儒释道经典中所包含的真正的道理,发自内心的感恩!

  因此,我们一定要去读经典。读经典也一定是长养我们的精气神的。最近在练习宽两秒,讲师首先要让我们听的是《忠经》,《忠经》我已经听10遍以上了,每听一遍有一遍的收获,每一遍都不一样的感觉。听到10遍,才明白其中的一点。“忠者,中也,至公无私”。我们按照讲师要求每天做的功课以外,一定要培养我们“至公无私”的心、服务大众的心、利益众生的心,这也是为什么讲师让我们在开始练习“宽两秒”第一个阶段要先学习《忠经》的用心吧。没有至公无私的心,我们没法养我们的气!我建议大家也多听几遍张讲师讲的《忠经》吧,相信你所得到的远远超乎你的想象!

  我们来自哪里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想成为怎样的人。不记得是哪位贤人讲过“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这话说得很实际。我们对讲师要求我们做到的,尽力去做到吧。《大学》中也说过“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这句话很振奋人心。我们怀着一颗至诚的心、平常的心,每天踏实地去践行读经、学经。

  简而言之,要养好自己的气,我认为只要做好三点:一是好好地把养气六招落实在自己的生活中,二是一定要加上讲师在讲《忠经》时要求我们的那颗“大公无私”的心,三是讲师在讲经典时反反复复提到的对万事万物的“敬”,尤其是敬重我们的父母,敬我们内在的气血!做到这三点,我们的气一定会不养而自养!《孟子》中,对不能与不为做了很好的区分,修行这条路上,张讲师已为我们铺好了每一步,如果还做不到,那就不是“不能”,而是“不为”了!

  我们在社会中不做学生很久了,但在国学传承和长养精气神方面,我想做个“听话的好学生”,与德者同行,来长养精气神。虽然我说了很多,其实我知道我做的远远不够,我是“欲寡其过而未能也”!

  藉此机会抛砖引玉,与各位同修共勉!

声明:

  本文为黄庭禅学员练习中的体会分享,过往的心得并不能代表本人修行程度的高低。分享仅为与大家共勉,一同学习进步。

 

——来自电子报第二百一十三期

不能与不为(上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