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彼取此

去彼取此  经典引述: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道德经》

  故事来源:

  季子治亶父三年,而巫马期絻衣短褐,易容貌,往观化焉。见得鱼释之。巫马期问焉,曰:“凡子所为鱼者,欲得也。今得而释之,何也?”渔者对曰:“季子不欲人取小鱼也。所得者小鱼,是以释之。”巫马期归,以报孔子曰:“季子之德至矣。使人暗行,若有严刑在其侧者。季子何以至于此?”孔子曰:“丘尝问之以治,言曰:‘诫于此者刑于彼。’季子必行此术也。”故老子曰:“去彼取此。”

——《淮南子》

  张讲师讲解:

  季子治亶父这个地方三年,巫马期这个人想要看看季子到底治理得怎么样,他就把朝堂上的官帽,统统脱掉,易容为平民百姓,穿着很简陋的衣服,去季子治理的地方,看一看民情就知道他治理得如何。晚上巫马期在河边看到一个人在抓鱼,可是抓到鱼却又把鱼放掉了一半。巫马期很疑惑是为了什么。大家抓鱼不是为了要得到更多吗?为什么得到这么多要放一半回去呢?

  这个捕鱼的人说,季子是治理我们这个地方的官,他不希望大家抓小鱼,所以刚刚抓的鱼,我把算小的放一些回去。可见得,季子在这个渔夫的心目中地位重不重,是很重的,对不对?这表示季子得不得人心呀?很得人心呀。

  巫马期回去后跟孔子说:“季子他真的是非常会治理呀,深得民心啊。一个人在这么暗的黑夜、在四下无人之地抓鱼,他的道德操守还是如此的高,就好像有严刑酷吏在旁边押着的一般,他不会做坏事,季子如何能够办到这样子的。”孔子说:“我曾听过最高治处就是这样的,地方父母官,自己治身戒律甚强的话,人在别的地方不会做坏事,他们做坏事时就好像旁边有刑罚在看着他一样,他做不下去的。我想季子就是这样,他本身是以身作则的人。”

  所以老子说“去彼取此”,意思是要去那个彼,其实你不用去“去彼”,你只要“取此”就可以了。季子要管理亶父这个地方,这么多的百姓,他想去除他们的毛病,他是请很多负责刑罚的人在旁边,一个一个地去追杀所有,还是“取此”比较快呀,“取此”比较快。“取此”是什么呀,就是我自己做好,就这一招而已。

  所以举这一段就是要告诉各位说,这个圣人为腹不为目,去彼取此,它不是两个步骤,而是同一个步骤,他只要取此就可以了,所以他开始为腹的时候呀,他就已经开始在不为目了,他也开始在不为恶,他也开始在不为口。当你开始为腹,开始返观觉照的时候,那些六根的贼呀,它是霎时烟飞云散的。

——摘自张庆祥讲《道德经》第35集
——来自电子报第三百八十九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