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生生之义

最好的生生之义  经典引述:

  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摘自《道德经》贵生章第七十五

  故事来源:

  荆有佽非,得宝剑于干队,还反渡江,至于中流,阳侯之波,两蛟挟绕其船,佽非谓枻船者曰:“尝有如此而得活者乎?”对曰:“未尝见也。”于是佽非瞑目,勃然攘臂拔剑曰:“武士可以仁义之礼说也,不可劫而夺也。此江中之腐肉朽骨,弃剑而已。余有奚爱焉!”赴江刺蛟,遂断其头,船中人尽活。风波毕除,荆爵为执圭。

——《淮南子·卷十二·道应训》

  张讲师讲解:

  有一个人叫佽非,在干队这个地方得到一把宝剑。在回家乡的路上,要渡一条江。船行到水流中间最湍急的地方时,水神阳侯要害死船上这一群人,掀起了滔天巨浪,两条蛟龙绕着这船,要吃掉他们。

  佽非问划船掌舵的人说:“你曾经看过有两个蛟龙绕着船,船上的人还可以活的吗?”对方答道:“从来没有,没看过,应该是活不了了。”这种时候,他还有闲功夫问这个,勇气也是很大。

  于是佽非瞪大眼晴,卷起袖子,拔出宝剑说:“我是名勇士,今天又求得把宝剑。勇士可以好好说、好好劝,用道理来说服我,不能够用耀武扬威的方式来屈侮我。大不了死在江里,当江里的一堆朽骨,大不了让这把宝剑跟着我一起走,就这样丢了算了,我有什么好吝惜的!”

  说完“噗通”跳下江里面,开始跟它们厮杀。跟它们战也是死,不战也是死,那你选择什么?那就战战看!

  没想到他这股勇气什么都不怕,反而生出无限的力量来,把那两个蛟龙的头给砍了,船中的人都因而被救活了。那个阳侯也躲起来,不敢再兴风作浪。这个事情传开来后,佽非就被当地的父母官给封了官。

  在生死攸关的时候,只有不贪生、不怕死的人,敢顽强跟敌人去战的人,才能获得最后的存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为你的生打算,不要怕这,不要怕那,不论什么感受来侵袭你,不论多么炽热、不论多么麻、多么酸、多么难忍,跳进去,断它的头,就可以生,这是“贤于贵生。”直接扑进去,反而得到最好的生生之义。

——摘自张庆祥讲《道德经》第126集
——来自电子报第三百五十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