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与众不同,才最有价值?(上)

张庆祥讲师

与众不同才有价值?

       现在的社会,普遍喜欢与众不同,尤其年轻人。很多演讲者或老师,跟年轻人在台上台下互动的时候,也很喜欢谈这个概念。他们鼓吹“我们要勇敢地做自己,要敢于跟别人不一样,要坚持与众不同才有价值,跟大家一样就没有价值了。”这个说法让年轻人听了非常鼓舞,也很容易拉近演讲者跟年轻人之间的距离。

       做节目,对各种人群都可以有迎合他们的话,但是讲话要越周全越好。比如对“要敢于与众不同”的说法,有人甚至提倡得更极端——有位大师这样说:“对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永远不要听从任何人的说法。”让大家听起来,眼睛为之一亮,颇有桀骜不驯的味道。他还说:“你始终要听从自己内在的声音,听听看你内在要什么,不然就是浪费生命。”这样念起来就像写诗一样掷地有声,颇能震撼起年轻人内心的气血,大家会想“老是为别人着想,为什么不听听自己的想法呢?爱别人,为什么不爱自己呢?”大师又提到:“如果你愤怒,那就愤怒吧,如果你内心充满愤怒,嘴角却还在笑,那你就是造就了一个虚假的现象。”这听起来也对呀!

断章取义很危险

       但事情是不是完全只有这样?一个完整的说法应该是让年轻人学了之后,既树立了自己的独特性,又不会造成任何危害,这样才好。所以任何说法一定要周全,就像我们在读一些古书的时候,也不能够断章取义,它原始的前后文也许会说出这句话,但要清楚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如果我们舍弃前后,只拿这一句话出来说,就不周全了,会产生危险。

       例如有部很有名的经典叫《可兰经》,经文里有句话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它前后文的意思是在说当一个民族受尽欺凌的时候,如何能够自保。比如我们跟抢匪说道理“不要去危害别人”,但是抢匪硬要拿着枪去抢劫打人。当该说的都说不通,就只能够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了。这种人什么都不怕,只怕更强大的力量来压制住他。

       人间本应该充满和乐、充满宽恕、充满彼此的沟通,所以圣者说“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当然是在告诉我们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要如何保护自己。现在我们忽略前后文,只提倡要“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结果大家互相计较报复,社会没有安宁,这是断章取义,曲解经文,走入了极端。

怎样与众不同才有意义?

       我们常常会肤浅地了解“与众不同”这四个字。我很认同“一个人要勇敢地与众不同”,但是要说明白在什么情况下。比如当大家都看错了,也都做错了,这时候我们就要提起勇气,敢于与众不同,这个与众不同才有非常高的价值。但是当大家都看得很长远很深入、都做对了,我还是偏要与众不同,就是为了追求凸显自己而掉到肤浅错误的陷阱里面了。

       如果一直在年轻人的心目中鼓吹“要勇敢做自己,敢于与众不同”,撼动他们的情绪,鼓动他们的气血,这样会误导人的。因为“敢于与众不同”这个话只对了一半,一定要讲圆满,否则现在差一点失之毫厘,未来谬以千里就会造成社会上莫大的危害。

       年轻人都在追寻生命中的目标,希望与众不同,可以被大家注意到。但是与众不同到底为了什么呢?

       以做生意来说,一个公司之所以有竞争力,就是与众不同。比如苹果的产品大卖就是因为实用新奇又好看,它与众不同。但如果你把自己的产品搞烂、搞破,搞得很难看,这虽然也是与众不同,肯定赚不到钱。现在很多年轻人吸收到“我要坚持与众不同”的观念,当他没法向好的方向走的时候,竟然情愿把自己搞烂了,比如说很敢乱讲话,脾气很暴躁,很桀骜不驯,现在社会上这种人还蛮吸睛的。

       几年前我到某地去讲课,有一次在机场竟然看到有个中年人用非常咆哮的音量在斥责一个类似他弟弟妹妹那个年纪的人。当时整个机场的人都在回头看他,他却一直指着亲属的鼻子大骂,丝毫不管别人怎么看他,也不去想有没有打扰到机场的安静。他可能就是要与众不同,“大家小声我就要大声,能把我怎么样?”他确实是坚持了跟别人不一样,但他在坚持往肤浅、粗野的方向去发展自己的与众不同。

       所以要明确,我们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因为想要做对事情、要让他人赏心悦目,让事物更好、更漂亮、更实用。比如梵高画了一幅画,与众不同,人们观赏的时候觉得很有创意、真的很好看,都觉得赏心悦目。如果你的与众不同只是为了与他人不一样,而不在意别人的感受,那应该叫做自私自利!

       那么要怎样既做对的事情,又可以与众不同呢?所谓对的事情就是长远有益,让人愉悦,可以怡情养性,也就是让人的身心往更健康的方向,做这样与众不同的事情才有意义。

——本文来源:《幸福内心禅》第143集

怎样与众不同,才最有价值?(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