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读书才能直探人生根本(上)

张庆祥讲师

       编者按:晚餐后,妈妈叫女儿去洗碗。女儿说,别人的妈妈都希望孩子多看书,为什么你从不叫我多看书?是否孩子每天看很多的书就好?还是应该引导孩子看什么样的书更重要?下面请看张讲师怎么说。

1

       我们花很多精力去做一件事情,总是有一个目的,那目的究竟是什么?我们要先把这个最终的目的搞清楚,然后其他的再怎么做,就不会差太远。读书很好,读书可以吸收很多知识,那读书除了吸收知识,还有没有别的目的?难道只是为了谋一份好工作?拿一份丰厚的薪水?买很多好的东西?买车子、买房子,享受生活?

       也许你会说,看书其实有很多的作用。可是我们的知识是有人类有历史以来最丰富的,书是最多的,买书也很方便。如果每本书都有它的好处,那现在人类应该好得不得了,应该更健康,更和谐,因为有这么多的知识。结果我们看到医院人满为患,法院也是跟菜市场一样。然后情绪无法控制的人很多、不知道怎么跟婆媳相处、跟小孩相处的也很多。

       那就很奇怪了,我们不是说知识都有好处吗,每本书都有好处,对不对?那现在知识这么充沛的时代,照理讲我们应该要什么答案查一下书不都有了吗?这个社会如此动荡不安,我们除了追求知识以外,好像遗漏了某个东西。

2

       我们看了书,就吸收了很多东西,然后会常常告诉人家要有主见,不要被洗脑。我们每天看书,看这本看那本,我们的思想慢慢被改造,到底我们有没有被洗脑,实在是个大问题。处在哪个时代都被那个时代给洗脑,读什么书就被什么书洗脑,那它到底是不是正确?那什么是正确,又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所以就要回想到,人生所做的任何事情,那么多的努力,我们的目的是什么呢?目的不就是希望我们生活得更好。那什么叫生活得更好?是更奢华、更享受,还是更为所欲为?那我相信这些有钱的人都做到了,但是最后他又会返璞归真,为什么?

       因为他发现身体不健康,他发现心里不安宁,他发现笑不出来,他发现睡不着,那他就要再回归本源,最后就会发现,我们人类所做事情的目的不外乎是为了让我们的身心更健康。因为人生追求的不只有一个舒适,你看那些去爬山的人也没有多少舒适,爬的过程是很辛苦的,但是他会更健康。他有了长久的健康,才有长久的幸福。

3

       回归到本源吧,王阳明说,凡读书不外乎就是为了要光明我们的心体。那为什么要光明你的心体呢?就是我们无愧于己,不被欲望所左右,我们能够心情淡泊轻松。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情况下,人的性命、人的身心、人的身体是最健康的。

       这样的状态,不一定要借由读书来获得,六祖也没读书。但是我们已经直接浏览过圣者所留下的经典,我们就可以吸收到最正确的东西。什么叫正确的?正确的都列为经,正确的主轴叫做经,经典的价值就在这里。它不是一个传记,它也不是一个抒情文。抒情文抒发自己的心情,没有正不正确之分,但是天人合一,顺着大自然,顺着宇宙的节律,达到身心性命的健康,才能够得到永久的安宁跟幸福,这种书叫做经典。

4

       古圣先贤留下来的这么多书叫做经,经就是亘古不变的常道。我们地球不是有经度纬度吗?贯穿南北极的叫经,横的叫纬,就是主轴不变。你看地球怎么转,那个轴线是不变的。宇宙间有关身心性命亘古不变的健康之道、解脱之道,古圣先贤把它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从我们的心、性、命的各种角度去著书立说,写下来就叫做经典。

       先把经读完了,经先确立了,主轴先确立了,那你再可以去读纬。经先有了,先说经度几度,再说纬度。主轴先要有了,然后再来加一些。就像一棵树,树根一定要先有,我们再来慢慢长一个干,然后慢慢长枝长叶。你到长叶子的时候,叶不能离开根,你长枝也不能离开根,到干也不能离开根。那因为我们有这个根本,所以到枝叶的时候,我们不会迷路。

       如果没有根本,一开始读的就是一片叶子,教你怎么样在婆媳间争取自己的权益、告诉你如何保护自己的财产、婆婆可能对你使什么心机。这就完蛋了,为什么?因为你一下子堕到叶子里面,而且都是钻到小细节里面去使心机,你的根本就不见了。

       所以多读经典,古圣先贤给我们很好的指引,是一个长治久安、安身立命之道。论语里面有一句话,“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四个等次作为我们人生的一个遵循的原则,心心念念不能离开宇宙的大道。大道之所以珍贵,因为是德,德者生也,生生之道,生生之德。我们做一个事情,对别人是有帮助的,对别人是有好处,可以帮助别人成长的,帮助动物、帮助植物都能够得到更好的生长,就是德。

       我们做一件事情,为什么说这个人很有德性?因为他做的事情对万物是有帮助的。如果你做的事情对万物都摧折他,我们就说这个人真缺德。德是生,是志于道,据于德。你如何志于道?你依据什么呢?道里面有一个本质叫做生,生展现在我们人类的行为叫做德。生生不息,这就是德。

       我们促成人和物的生生不息,我们就叫做有德性的人。比如说,你看一个小孩子很可怜,没父没母的,生活无依,我们就让他生活有一点依靠,让他身心能够宽舒,让他能够好好成长,我们就说这个人积了阴德。

       依于仁。这个德不好说,德要怎么样发挥好?我们要依于仁,我们就依靠着仁,仁就是爱,爱是什么呢?希望能更好,做什么事都考虑到别人的利益,是以这个为主轴。我们今天读书,读知识读这么多,是不是希望为社会有贡献?希望对社会有贡献就是仁的表现,我们希望大家更好。但是如果你发明了一个东西,促成了经济的成长,但是对人都不好,这是缺德了。

——本文来源:《 幸福内心禅》第293集

怎样读书才能直探人生根本?(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