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的大学问(五):给我一个支点,能撬起整个地球;找到这个枢机,能串起整个大学问!

 张庆祥讲师

             编者按:头脑里的想法与内心的感觉是一回事吗?这个问题的答案,与修身大学问有何关联?修身的起点在哪里,怎样不让方向跑偏?厘清一连串的问题,我们的生活与大学问能连接起来了。

修身大学问的关键枢机是什么?

       为了修身修心的学问,多少学者前赴后继地努力追求。我们从小学一直读到大学,老师们除了教导学识之外,还谆谆教我们做人的道理:要光明磊落、大公无私。如果不曾真的依照这些教导时刻好好去落实,这往往等于是空话。对我们而言,这像是老生常谈。其实,也不是大家不愿意做,而是无从着力,不知道怎样能让自己突破障碍,自然而然地去践行。

       这让我们迷糊于其间而无法突破的原因,是长久以来我们都找不到一个关键的枢机,而找到这个枢机,能把圣贤们的教导与我们自己真正连接起来,我们能窥见自己内心的污垢;找到这个枢机,我们才能真的扫除内心污垢,回复光明的心地,焕发人性的光辉;

       找到这个枢机,才能把整个修身的大学问串起来,我们才能真的“格致诚正修齐治平”。

小黄人

       这个枢机是什么?就是我们内心的感觉!人的感觉有很多种,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而能让我们在修身修心上有所作为的只有内心的感觉。

头脑的想法与内心的感觉是一回事吗?

       上一期讲到,修心得从当下的“意”修起,那么“意”到底是思维想法,还是内心的感觉?这真是个大问题,多少有志于修身的英雄好汉都在这个问题上被迷得团团转,一辈子都没有弄明白。

       这也难怪,因为当我们烦恼不堪时,朋友的一句暖心的话、一顿美食、一件漂亮的衣服、一场音乐会,就能使我们暂离苦恼;或者,当我们转转念,好像就豁然开朗,烦恼顿消。这让我们固执地认为,只要我们改变自己的想法,就能从烦恼中走出来,现代西方心理学之所以能发展成如此庞大的流派,就是根源于此种观念。

       大家一直认为思维跟感觉是同样的事情,因为有感觉的时候,大半头脑思维也跟着跑,这两个就像连体婴,常常绑在一块。其实思维跟感觉不是同一样东西,它们各是各的,只是它们常常绑在一块,久而久之,我们就以为它们是同一样的东西了。

       有时情绪一起伏,脑袋思维也会跟着跑;有时候脑袋一转,纠正了自己的负面思想,变为正向之后,心里的感觉就会变,真的就会比较开阔了。于是,我们更确信它们是同一样东西。只有任我们脑袋再怎样转念,内心的感觉依然走它的道路的时候,我们才发现,原来这是两个东西。

       譬如我们想轻松,会在头脑里跟自己说放松、放松,有时候身体跟着自己的想法走,是能渐渐放松下来,于是我们就觉得思维很有用。可往往很多时候,当我们的头脑一直想着放松,而身体却越来越紧绷,这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头脑的思维还是不怎么管用。

       又如你很怯场,老师却叫你上台发表一下演讲,你就会很紧张,这时候任凭你怎么在脑海里告诉自己不要紧张,却一点儿用都没有。对一个惧高症的人来说,走在钢索上是很大的挑战。思维上他很清楚身上系了安全带,没问题的,可这有用吗?结果还是没有用,照样紧张。只有到这时候,我们才明白脑袋思维与感觉,是两码事。

       如果我们头脑下个什么指令,我们都接受,说不生气就能不生气,说不计较就能不计较,说放下就能放下,说不烦恼立马就能开心起来,那么大家还需要心理治疗吗?静心的课程也可以不开了!

“诚意”的“意”是内心的感受

       愉快、欢乐、开心、舒畅、失落、惆怅、郁闷、焦虑、尴尬、烦躁、愤怒……这些都是情绪,也都是我们内心的感觉,这些都不是头脑的想法。

       我们修身之前要“正心”,“正心”之前要“诚意”。要诚我们的意,得要搞清楚,这个“意”指的可不是脑袋瓜的想法,是内心的感受,这个定义一定要先弄清楚!要不然,不往心内的感觉着手,任我们一辈子怎么钻研,我们都没有办法明白《大学》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在讲什么,也没有办法弄懂《中庸》的“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在说什么;

       任怎样努力,博览了多少群书,所有的经典都只能作白话翻译,永远不能与我们的心性相连,永远也无法真正搞清楚经典在教导我们什么!因为经典都是说我们内心的事情,我们内心怎样了,如何才能从污垢的心里去尘除垢,回复干净光明的心地!

       人内心要真正光明磊落、廓然大公,真诚地为人好,无私我,这真的是个大工程!只要我们聚焦在“内心的感觉”上,我们就能逐次解开圣人们所昭示的性理心法之谜,真正地“去人欲,存天理”。

       抓住内心的感觉,然后我们该如何诚意、如何致知、如何格物呢?精彩内容敬请继续关注《修身的大学问(六)》。

——本文来源:《幸福内心禅》第221、222集

修身大学问(四):是什么让你无法成为一个“好”人?

修身的大学问(六):修身千里行,从当下的感觉起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