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丁故事:“悌”的故事——泰伯采药

       泰伯让国,曲顺其亲。之荆采药,被发文身。

  殷泰伯,周太王长子。弟季历,生子昌,有圣瑞,太王有传位季历以及昌之意。泰伯知父意,即与弟仲雍相约,因父病,以采药为名,逃之荆蛮,被发文身,示不可用。孔子以“至德”表之。

  李文耕谓,泰伯之逃,遵朱注以让商为定论。然即其默窥太王爱季及昌之意,率仲弟飘然远去,使王季自然得位,而太王亦无立爱之嫌。其曲全于父子兄弟间者,浑然无迹,非至德其孰能之。

  【白话故事】

  殷朝末年,有个孝悌两全的人,姓姬,名字叫泰伯,他是周朝太王的长子。周太王生了三个儿子,长子泰伯,次子仲雍,三子季历。后来季历生了一个儿子,名叫姬昌,就是后来的周文王。

  姬昌出生的时候,有一只赤色的雀子,嘴里衔了丹书,停在他们家的门上,这似乎是圣人出世的吉祥征兆。姬昌自小聪明过人,才华出众,深得周太王的宠爱,并说“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周太王有意把周朝国君的位子传给季历,再由季历传位给昌。但当时根据西岐礼法,应该是传长不传幼,周太王只能作罢。然而泰伯察觉到父亲的心思,为成全父亲的心愿,避免国家出现王位之争的祸害,决定让位给三弟季历,并说服二弟仲雍留下子嗣,然后他趁父亲病重,推说要到衡山采药,离开了周原。之后周太王病逝,泰伯、仲雍赶回奔丧,季历与众臣请求泰伯即位,泰伯不受王位,奔丧完就与二弟仲雍再次离开周原。泰伯、仲雍兄弟俩逃到蛮夷的地方,披散了头发,又在身上画了花纹,表示自己的身子,是不可以再在世上干事的了,终身将不返回周原。泰伯的高风亮节感动荆蛮,归附他的有千余家。

  季历后来继承了君位,季历死后,泰伯仍然推辞不受君位,君位传给了姬昌,即周文王。周文王生下武王,武王后来灭了殷商,统一了天下。

  孔夫子表扬泰伯,说他已经到了“至德”的地步。这一历史事件在孔子看来,是值得传颂的。三让天下的泰伯是道德最高尚的人。只有将天下让与贤者、圣者,才有可能得到治理,而让位者则显示出高尚的品格,深受老百姓的称赞。

  (改编自蔡振绅先生编著的《德育课本》初集第一册“悌篇”泰伯采药)

——来自电子报第二百六十二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