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农教育(三):零厨余,让人心变得柔软和友善!

张庆祥讲师

      编者按: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台湾一所小学,正是通过食农教育这个支点,撬动了人性当中最暖的光辉,给教育带来了极大的意义。“食农教育”完结篇,改变社会不是梦。

零厨余,让一所小学充满生机

       台湾新埔的埔和小学,学校不大,大概两三百人。他们学校有一块小小的农地,种了一些蔬菜,为的是让学生去感受和体验。当然,这块菜地很小,不足以让全部的学生都体验到。

       于是这块菜地就由高年级的班级主动认养,下课时间,他们会去捉捉虫、浇浇水……收成的东西也不多。

       这所小学还有一项举措,就是推广零厨余。他们每一餐吃完,餐盘里都不会有剩菜、剩饭。学生在餐厅端到餐盘时,里面是满满的,出来的时候餐盘是空空的。

       零厨余有什么好处呢?教孩子不浪费食物,孩子会对每一口食物都很珍惜。孩子若很珍惜食物,就可能会珍惜各种资源,对人、对环境都会非常敬重。

       他们校长分享了学生在这种心态之下的两个小故事。

       故事一:
       伙伴们,我们来分便当吧!
       惜福,资源是大家的

          一次,他们学校球队到外面去比赛,中午需要点便当(盒饭)吃。由于这个便当看起来有点大,也或者他们学生之前已经吃过一点东西,于是,学生间就会自己调剂分配,三个人点两个便当。

       因为学校零厨余的观念已经深入到学生们的内心,惜福感恩的心也已经根植在他们的内心,所以当他们觉得每人叫一个便当根本就吃不完,会变成浪费时,就自发的想办法调剂。在他们的观念中,浪费,就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这样就对不起社会。

       现今社会,几乎所有的学校或者餐厅,每天倒掉的饭菜,是煮出来的饭菜总量的四分之一左右,有的甚至达到三分之一。地球就这么大,资源是大家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爱护。

       他们学校提倡零厨余,这就是一种关怀社会的行为。世上还有那么多人都吃不饱,而我们竟然把食物倒掉,是不是很不负责任、很自私呢?社会资源就这么多,零厨余后,剩下的食物就可以照顾到更多的人。

       所以这所学校的学生,当他们在出去比赛或参加校外活动这种不得已的情况时,才会买便当。而且会自自然然地自己调配剂量,三个人吃两个便当不好分,另一个人就拿出自己带来的碗,然后要从那两个便当里各挖三分之一出来,这样三个人吃就刚刚好。

       而且,当他们看到别的学校学生带很多的零食,所以饭菜都吃不完,倒了一堆,他们也会自发地把其他学校剩下的饭菜、面包打包带回去喂狗,将它消化掉。

       这样的孩子,以后对社会、对国家是很有责任的,他们对人、对物是充满了爱心和惜福的感觉的。

       所以食农教育的内涵,不仅仅是吃什么东西得到健康,而是以此为支点,作为一个杠杆去撬动更重要的东西。

       故事二:
       弟弟妹妹,请尝尝我们种的菜!
       长幼互助,悌在其中

       还有一次,他们学校收获了空心菜,但产量很少,只有一小把,炒完后更是一小盘。但是高年级的哥哥姐姐会主动谦让,将这一小盘送给低年级的小朋友吃,虽然每位小朋友其实只能分到很小的一口。

       也许你会说,仅仅只能吃这一小口,有什么意义呢?这意义可大了,你不要小看教育这个事情。这一小口的菜,是高年级种给低年级吃的,这就是一个支点!

       让我们来看看以此为支点可以用杠杆原理撬动多重的东西吧。

       首先,对于高年级来讲,他们学到的是照顾弟弟妹妹。他们会逐渐意识到:过去曾经有多少人为我们付出过,而今天,我们有能力付出是多么幸福的事情;过去我们受过多少人的照顾,而今天有机会照顾弟弟妹妹是多么幸福的事情。

       所以当高年级把空心菜让给低年级吃时,他们当然是满心喜悦的。

       而对于低年级的弟弟妹妹,由此又可以教给他们什么呢?这会让他们意识到:这些菜是哥哥姐姐们辛苦种出来的,他们自己不吃,却让给我们吃,他们是这么地爱护我们。

       所以每吃一口,他们就会对高年级的学长、学姐充满感恩。而高年级每次去菜地浇水、捉虫,也是对低年级学弟学妹充满爱护的举动。

食农教育的支点

        古希腊哲学家、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你有没有发现,这种简单的食农教育,它就是一个支点,借助这个支点要用杠杆撬动多重的东西,要让它在教育上产生多大的意义,这完全是操之在我的。

       我们现在社会的冰冷,现在孩子的自私,那都是因为内心充满了对抗、充满着敌对造成的。因为一个内心柔软的人一定会感恩,一定会关心家人、孝顺父母,一定不会整天跟家人冲撞,做出太大的为非作歹的事情。

       那怎样能让孩子的内心柔软下来呢?就是透过对于环境、对于小动物或小昆虫、对于植物的尊重和爱护。如果我们连这些支微末节的东西都做得到,那对人自然会懂得感恩、惜福、爱护。

       当孩子亲自去菜地种过,操作过,那他就会知道每一粒饭粒都来之不易,那么他对于前面那么多努力过的人也自然会感恩。

       我很钦佩埔和小学的吴校长,他用零厨余这样一个支点,撬动了整个学校上上下下师生内心的柔软,使全校师生内心充满温暖。

       我到过他们学校去参观,特别能感受到孩子的友善。当我们跟着校长从走廊走过时,学生会礼貌地说:“校长好,客人好!”我们也会回答:“大家好!”当我们离开的时候,学生会自然地说:“客人再见!”那种友善,是发自内心的。

       还有,你会发现当学生在操场上的时候,是又跑又跳的,但是他们在屋檐下的时候却是非常安静的。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觉得人要分动的时候跟静的时候。到操场上,你爱怎么叫爱怎么跳都可以。在屋檐下,到教室内,就是应该安静的时刻。孩子学会了尊重环境、尊重植物、尊重昆虫,难道他还会不尊重人吗?

       正因为他们尊重人,所以就不会去吵到他人。他们进到屋里会收敛自己的言行,进到餐厅也会变得温文儒雅,不会在那边撒野,像个泼猴一样没有文化。

       这所地处乡下小镇的埔和小学,里面的师生上上下下都充满朝气、温文儒雅,该活跃时很活跃,该温文时很温文,这就是零厨余这个支点所带来的效果!零厨余,代表着惜福,也衍生到生机饮食跟身心健康的关系。通过对农作的实操,对植物的爱护、照顾,而衍生出对人的感恩和友善。

       教育,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但只要我们把握住那个重要的支点,社会的改变就会很有希望。

——本文来源:《幸福内心禅283集》

食农教育(二):提倡有机食品,不仅为了健康,更为了大环境!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