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如何用入世的方式来诠释出世?

张庆祥讲师

       学生问:请问讲师,佛家讲出世法,儒家讲入世法,而又说三教原为一家,所说的都是同一个法,请问这是怎么回事呢?

       张讲师答:“世”这个字是“烦恼尘劳”的意思。出世法三个字,简单的说就是教人出离世间烦恼尘劳的法门。更深一层也可以说是教人出离凡尘修成正果的办法。

       人们常常误会儒家只是入世法,佛道才讲出世法。但谁说孔子没有讲出世的心法呢?谁说孔子没有教出修行的精髓呢?譬如《易经说卦传》第一章言:“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王阳明说“理即是心”!穷理即是尽心,尽心即是佛家所谓的明心。因此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这一句话,已包括心、性、命三个修行中最重要的原素,已经把修行从入手到了手全讲完了,更可以说是把佛家常说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八个字全说完了,谁说孔子不讲出世法呢?

       佛家常教人去掉执着,而《论语》里的这段:“子绝四:勿意、勿必、勿固、勿我。”这不是教人去除我执、放下执着的最简洁有力的说明吗?佛家教人要明心,而《大学》教人要诚意、正心,岂不是恰是异曲同工之妙了吗?只要好好的把儒家经典读过一遍,诸如此类的例子,那真是举不胜举呀!

       然而孔子最擅长的,便是把出世之道隐藏在入世里面,譬如讲“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能够如此的安贫知足,不慕荣华,没有不染一尘的出世心思,能做得到吗?譬如孔子在陈蔡绝粮七日等等危困的逆境,师徒们的内心,如果没有处变不惊的定静的心法,哪里还能够守得住他的气节呢!

       所以入世要做个光明磊落的君子,必须先要有能出世的胸襟,因为能够有出世的心,为官才能够光明磊落、两袖清风,你如果没有能够出离世间诱惑的心,一为官便成个贪官污吏了!

       所以,入世显然比出世难啊!再说很多人讲出世,把它讲得空空如也,讲得与生活完全脱节,不切实际,与其堕入这样的顽空,那还不如在入世中踏实地学习呢!因此孔子教我们如何与人应对得宜,如何孝顺父母,如何对国家尽忠,如何对朋友守信等实在而有用的学问。这才是有用的学问,不然学出世之道要干嘛?还不就是为了入世时能做个君子吗!因此,孔子的每一条入世、治世之道,都必兼着出世的基础,而佛家对出世讲得多,较少谈到入世、治世之道。然而两者苦心渡世的用心则是一致的。

——来自电子报第二百一十九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