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094.本性圆满者给人什么感觉?

在线播放

第三方平台收听

喜马拉雅听 蜻蜓FM

内容简介

δÃüÃû-8

孟子主张仁义是本性内的事,为何又说外在表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
跟随圣贤,了解一个人的外在表现与内在心性之间的玄机。

δÃüÃû-8

告子上·第五章

    孟季子问公都子曰:“何以谓义内也?”
 曰:“行吾敬,故谓之内也。”
 “乡人长于伯兄一岁,则谁敬?”曰:“敬兄。”
 “酌则谁先?”曰:“先酌乡人。”
 “所敬在此,所长在彼,果在外,非由内也。”公都子不能答,以告孟子。
 孟子曰:“敬叔父乎?敬弟乎?彼将曰‘敬叔父’。曰:‘弟为尸,则谁敬?’彼将曰‘敬弟。’子曰:‘恶在其敬叔父也?’彼将曰:‘在位故也。’子亦曰:‘在位故也。庸敬在兄,斯须之敬在乡人。’”季子闻之曰:“敬叔父则敬,敬弟则敬,果在外,非由内也。”公都子曰:“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然则饮食亦在外也?”

 

告子上·第六章

    公都子曰:“告子曰:‘性无善无不善也。’或曰:‘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是故文武兴,则民好善;幽厉兴,则民好暴。’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是故以尧为君而有象,以瞽瞍为父而有舜;以纣为兄之子且以为君,而有微子启、王子比干。’今曰‘性善’,然则彼皆非与?”
 孟子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