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丁故事:“礼”的故事——石奋恭谨

  【原文】

  石奋父子,敬锦持躬。忠孝慈悌,万石家风。

  汉大中大夫石奋,无文字。极恭谨,四子皆以谨。官至二千石,因号万石君。归老于家,过宫门,必下车趋。见路马,必式。子孙为吏来谒,必朝服见之,不名。子孙有过,为便坐,对案不食。诸子相责,肉袒谢罪。改之,乃许。

  许止净谓石家父子,以敬谨持躬,故事君则忠,事父则孝,教子则慈,治民则化。文王以小心翼翼而兴周,武侯以一生谨慎而治蜀,至晋则竞尚旷达。倮身相对,子呼父名,蔑视礼法,遂召五胡之乱矣。

  【白话故事】

  汉朝有个大夫叫石奋,虽没有出众彰显的文才,但为人非常恭敬谨慎。他的父亲是赵国人,姓石。赵国灭亡,迁居到温城居住。汉高祖向东进击项籍,经过河内,当时石奋十五岁,做小吏,侍奉高祖。高祖和他谈话,看到他谨慎恭敬的态度,很喜欢。就问他说:“你家里有些什么人?”石奋回答说:“我有母亲,但母亲不幸失明,还有个姐姐,会弹琴。家里很贫穷。”高祖说:“你愿跟从我吗?”石奋回答说:“愿竭尽全力侍奉。”后来,高祖还召他的姐姐入宫做美人(是汉朝皇宫中对妃嫔等级的一种称谓),封石奋为中涓(汉朝时的一种官名),主要的职责是受理大臣进献的文书和拜见高祖有关的事情。因为他的姐姐做了美人的缘故,石奋把他的家迁到长安城内的中戚里。到孝文帝时,石奋靠他的勤恳恭谨累积的功劳,官位升至大中大夫。他虽然没有卓越的文才,但是为人谦恭谨慎,是无人可以与之相比的。

  文帝时,太傅(太子的老师)东阳侯张相如被免去了职位。文帝征选可以做太傅的人,大家都推举石奋,于是石奋做了太傅。等到孝景帝即位,石奋官居九卿之位。因为他常在皇上身边,极其恭敬谨慎,景帝也敬重他,调派他做了诸侯的相。石奋的长子建、次子甲、三子乙和四子庆,都因品行驯良、孝顺严谨,做到二千石的官位。于是景帝说:“石君和他的四个儿子都是二千石的官,为人臣的尊贵荣光,竟然都集中到他们一家了。”于是称呼石奋为“万石君”。

  孝景帝末年,石奋告老还乡,享受上大夫的俸禄。每逢朝廷举行盛大朝拜典礼,都会请他参加。经过皇宫门楼时,他一定会下车、快步走过以示恭敬;看见君王的车驾,也一定低头行过礼才离去。他的子孙中有做了官的来看望他,他一定是换上朝服,并且不再直呼他们的名字。子孙中如果有人犯了错误,他并不会责怪他们,而是坐到侧面的座位上,对着餐桌不肯吃饭。然后其他子孙纷纷去责备犯错误的人,直到他能够诚恳地认错道歉,表示改正,石奋才肯吃饭。如果有年龄稍长的子孙在旁边,即使是平日闲居,他也一定会戴着帽子,显出庄重平和的样子。他们家中的仆人也都声调和悦、恭敬谨慎。皇上会不时派人到他家中赏赐食物,石奋必定跪拜叩头,俯身低头进食,就像在皇上面前一样。家里遇到丧事时,他都哀痛忧戚,极度悲伤。子孙也都仿效他,遵从他的教导。石奋的家因为孝顺恭谨而声名远播,即使齐、鲁那些品行质朴的儒生,都自认为赶不上石奋。

  石奋不仅自己做得好,他的儿子们在恭敬谨慎方面做得也很好。他的大儿子石建头发已经发白了,可石奋的身体还很健朗。石建做郎中令,每逢休假都会回家拜见父亲。石建为了表示孝心,回家会先进入仆人的小屋,悄悄地向石奋的侍者询问父亲的起居情况,然后把父亲的内衣拿过来,躲在门外的水沟边亲自洗干净,再交给侍者,而且不敢让他父亲石奋知道。石建做郎中令,极为肯切。在朝廷上参见皇上时,言谈很谨慎。因此皇上对他表示出非常的尊敬和礼遇。

  后来,石奋家搬到茂陵县,担任内史的儿子石庆酒醉归来,进到里巷的大门还不下车。石奋听说了这件事,很不高兴,不肯吃饭。石庆很惶恐,裸露着脊背去向父亲请罪,石奋仍不肯原谅他。于是全家的男子都裸露着脊背到石奋面前请求恕罪。石奋责备说:“内史是贵人,进入乡里,乡里的长辈都忙着躲避,可内史却坐在车中,若无其事,他这是罪有应得!”说完就喝令石庆走开。从此以后,石庆和其他子弟进入里巷大门时,都不敢坐在车里, 而是下车小步快走,回到家中。

  许止净曾评价石家父子说:“石家父母因为恭敬谨慎,所以侍奉君王能够尽忠,侍奉父母能够尽孝,慈爱严谨地教育子孙,推行教化治理百姓。历史上周文王因为谦虚谨慎而使周朝兴起,武侯也因一生谨慎而使蜀地安定。到了晋代,人们却都争相崇尚旷达、放浪形骸、蔑视礼节,所以才会招致外族之乱。”

  ――改编自蔡振绅先生编著的《德育课本》初集第三册礼篇《石奋恭谨》

——来自电子报第二百九十六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