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回归

       为弘扬和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周,一座总高9.5米的“孔子”塑像竖立在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东侧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北门正式亮相,孔子成为继毛泽东、孙中山之后第三位进驻天安门广场的历史人物。

       为何继毛泽东和孙中山之后,孔子走进天安门广场,日本媒体的解读是,与其他两位相比,孔子特殊之处在于他是一个与“革命”毫无关系的人物,这是中国政治的主流话语从革命话语中解脱的一个标志,显然,这一解读并非过度诠释。孔子进入天安门,象征着中国正在彻底的走向“国家、民族”认同。孔子像走进天安门广场,是胡锦涛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

       日本经济新闻社报道说:汉代已有人称孔子为“素王”,意思是说孔子有王者之德,无王者之位。换言之,“素王”就是思想文化领域的无冕之王。清代统治者封给他一个称号:“大成至圣文宣王”,大概是二千多年中读书人的最高头衔。今天孔子走进天安门是理所当然的。

       康有为曾说:“中国之国魂者何?曰孔子之教而已。”“中国一切文明,皆与孔教相系相因。”“国魂”称号较之“素王”似乎更加崇高,并且难以超越。梁启超说:“苟无孔子,则中国非复二千年来之中国。”又说:“苏格拉底之后,容有苏格拉底;而孔子之后,无孔子也。”这是说孔子是影响中国最大的一个人物,空前绝后。

       宋明理学家甚至说过更加极端的话:“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

       “孔子雕像的竖立,标志着中国人对孔子的一次重要反思”,英国《独立报》以如此标题报道了上述新闻。在高度发展的现代中国,生活在2500年前的孔子正越来越被重视……这座雕像标志着这位学者、思想家以及教育家在中国的高调复兴。

       伊朗英语新闻台报道称,作为中国公元前6世纪的一名道德哲学家,孔子思想对于中国文化而言十分重要,很多人都将孔子视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人物。因此,“对于很多评论家而言,把孔子雕像竖立在中国具有标志性的中心是理所当然的事。”

       加拿大《环球邮报》记者马克•麦金农在北京报道称,尽管孔子曾一度被批判,但近年来,中国又慢慢地重拾孔子思想,特别是其“强调个人道德与尊重权威”。《环球邮报》报道称,为了在全球范围内增强中国语言和文化的影响力,在过去6年里,已经有多达320个孔子学院在96个国家建立起来,仅在加拿大就有9个。

——来自电子报第九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