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不乘人之危

君子不乘人之危  故事来源:

  赵简子死,未葬,中牟入齐。已葬五日,襄子起兵攻围之。未合而城自坏者十丈。襄子击金而退之。军吏谏曰:“君诛中牟之罪,而城自坏,是天助我,何故去之?”襄子曰:“吾闻之叔向曰‘君子不乘人于利,不迫人于险’,使之治城,城治而后攻之。”中牟闻其义,乃请降。故老子曰:“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淮南子·卷十二·道应训》

  张讲师讲解:

  赵简子死后,还没下葬,中牟的守将就叛变投靠了齐国,这当然要讨伐。赵襄子先料理好父亲的丧事,下葬后第五天,他起兵讨伐中牟城。结果,中牟城的城墙突然自己垮了十丈。这个时候乘隙而入,是不是一下子就可以把对方擒住啦?没有错!可是襄子这时候却下令鸣金收兵了。

  所有的将士都来跟他说:“君王,您亲率兵马来讨伐中牟守将的罪行,城自己崩了,这不正是天助我也,指示我们要去讨伐他吗?此机不可失啊!”

  襄子说:“我听叔向这位贤人说过‘君子不乘人于利,不迫人于险’,就是君子不趁人之危的意思。我来就是要讨伐他,我自有准备。让他们把城墻重新砌好,他砌好了跟我们讲,我们就开始打。”

  中牟守将听说赵襄子是这样一个讲信义的人,便主动请降了。

  所以老子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就是说,不要用“争”这一招,用这一招是最烂招。因为在上者一人,而在下者多少人?很多人!在上者一争,下面的人就动杀机。一定动的,为什么?因为体制有要维护的地方。下面也不是都没有能人,下面有能人,见体制快被摧毀,独掌于一人,下面就动杀机了。这一定的,就开始要乱了。乱到有一天这个体制被扳回,大家认为被扳回了,那才有平定的一天。

  所以,在上者千万不能争,宁可让。一直让都没有关系,反而天下莫能与之争。很显然,这个赵襄子就是很能掌握这样的一个枢机,这也正是他有德的地方了。

——整理自张庆祥讲《道德经》第116集
——来自电子报第三百四十三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