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泼泼的禅修生活(下)

作者:张星星

 (接上期)

       我看到山上常住的同修,无论男女都彷佛是力量和智慧的结合,上课堂,下厨房,下地,盖房……内在柔软和韧劲,原来都是这样一天天练习出来的。

       讲师自己更是一个人干几个小伙子的活,不断四处巡山指导,晚上更要写著作,录节目。那种对细节和“时”把握得恰到好处,是因为内心澄明的自然显现吧。相较之下,自己在城市里的日子太安逸,总是喜欢让自己吃好的、住好的、听好的,生怕自己不够舒服,我们真的是对自己“好”吗?以至于让自己吃点苦,修正自己,是那么的困难。“吃苦就是吃补”、“有效谓之功,长养谓之德”、“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日出而作,日落而归”,这些耳熟能详的话,貌似从小就懂了的道理,如今才有了真正的体会,知道与做到距离还很大。讲师在每一件事的过程当中教我们如何落实“豫则立、大小先后、符合义、理、时”,而这种行禅的方式就是“知行合一”,体悟“动中定”的练习吧。

       进阶课程,行禅,小树苗,早站桩,晚静坐,读经典,看云瀑,看晚霞,看星星,赏月亮……在山上的日子平实且充实,十几天下来,大家都黑了几个八度,但个个眼睛都冒着光,皮肤都泛着红,精气满满,美极了。临走前一天的晚上,落日格外地壮美,好像要送给我们一个礼物,让此次上山圆满。

       年龄相仿一起上山的伙伴,我们都因困顿而来学习。在课程后交流感受,在行禅中讨论动中如何放松和用力。最后一晚深夜在小木屋里滔滔不绝,更是发自肺腑地互相直言。每个人拥有热情和理想,期待改变的心是那么真切。彷佛间,回到了学生的时代。“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我们记住了这句话,也将在生活中去历事练心。走出屋外,明月高悬,蝈蝈发出各种叫声,这溪水声在夜晚也没有一刻停留,“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前进的路上,让我们把握好这一去不复返的时间。

       讲师,不是坐着莲花,驾着祥云飘来飘去的那个;我们,也不是柔柔弱弱的乖乖女。山上足足热闹了一阵子。临走时讲师淡淡地跟我们说了声“再见”,开着“小牛”车直奔最陡峭的山坡而去,中间熄了两次火,然后径直上了山。讲师似乎在告诉我们:要逆着习性冲冲冲,没有退路,不要怕。都说做艺术是条寂寞之道,修行更是如此,崎岖且充满荆棘,若没有明师引领,不知道我们得来的这如佛祖手中泥土般可贵的人身,这辈子能往前走几步?讲师绞尽脑汁、煞费苦心地变换各种方式,深入浅出地让不同的人在这门内涵深邃的学问里受益。

       感叹如今,喜尚玄好奇之小道多,近简易真切之大道少,感叹讲师的良苦用心,感叹讲师的义无反顾。十几年的时间,一片荒山,到如今的大讲堂、中庭、餐厅、小木屋、有机农场……无数被烦恼困顿的学子,一批批小树苗们……想要成为了彻心源的觉者,每日的生活竟如此脚踏实地、稀松平常。孔子的《论语》中“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所描述的就是这种朴素而快乐的耕读生活吧。

       下山时到山底一路,泪水不停地涌出,不舍讲师、助教、同伴们……不舍这种接地气的生活。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此刻,可以用讲师教导我们古圣先贤的心法,淋漓尽致地品尝感动的滋味,却不为它烦恼,真好。

       为了不在红尘欲海的煎熬中一次次失去方向,以此记录。愿经典圣贤的学问如万古明灯,照彻心扉!愿光明的火种越燃越大,照亮自己,照亮他人!愿我们追寻的大同世界,你我都在!(完)

声明:

       本文为黄庭禅学员练习中的体会分享,过往的心得并不能代表本人修行程度的高低。分享仅为与大家共勉,一同学习进步。

——来自电子报第二百四十八期

活泼泼的禅修生活(上)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