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伋亭候

  简介:我们常常说“君子无戏言”。但是,大人对孩子们说过的话,经常不算数,总想着骗得他们一时,事情过了就算了。可是,这对孩子们来说影响是非常不好的,他们长大以后也会变得不守信用了。就有这样一位君子,贵为太守,跟孩子们承诺了归期,可是早到了一天,他又会怎么对待和孩子们的约定的? 请看这则故事。

  郭伋归早。止于野亭。候期乃入。不欺童龄。

原文

  汉郭伋、字细侯。茂陵人。为并州守。素结恩德。后行部至西河。童儿数百。各骑竹马。迎拜于道。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计日告之。既还。先一日。伋恐违信。遂止野亭。候期乃入。上以贤良太守称之。年八十六卒。

  以太守之尊。与竹马童儿道旁偶语。乃以不肯失信于儿童。先归一日。宁止野亭以候期。可谓信之至矣。虽守信不仅在然诺间。而即此小事推之。其开布大信可知。宜其有数百童儿迎拜之雅事也。

白话故事

  距今2000年左右的汉代光武帝时期,有一人叫郭伋,字细侯。他是茂陵人(今天的陕西省兴平东北),是汉武帝时期大侠郭解的孙子。郭伋从小就立志高远,要为百姓谋福祉,后来官位达到了太中大夫。郭伋为官清廉,信义为先,对百姓们向来恩德并重,很受百姓们的爱戴和称颂。

  当时上级官员要定期到属下的县、乡检查工作。这一天,郭伋带着一行人行至西河县城门口,见有几百个小孩骑着竹马嬉戏,看到官员们来了,孩子们列队相迎,稽首跪拜。郭伋立刻下马还礼,说道:“小朋友,不必多礼,快快请起,你们在这里干什么呀?”一位稍年长的孩子回答说:“您是郭太守吗?听大人们说郭太守今日来西河,他们都说您是咱们老百姓的衣食父母,感谢您的大恩大德,特让我们来此恭候!”郭伋心下感叹不已,看着这些天真可爱的孩子,他内心充满了温情和慈爱,拉起他们,在孩子们的簇拥之下进了县城。

  郭伋在县城处理完事务,准备到下一个县城巡查。出发那日,刚到城门口,没想到众孩童骑着竹马又来相送,郭伋对孩子们说:“大家早点回家吧!我很快还会回来的。”有个小孩问:“郭太守,您真的会回来吗?您哪一天回来呀?我们还要来接您!”郭伋内心非常感动,询问身边的随从,随从算了算行程和办事所需要的时间,便告诉孩童回来应该是几天以后。于是孩子们说,到约定的那一天一定在这里等郭伋,不见不散。

  当郭伋巡查回到西河城外那天,他突然想起跟孩子们的约定,仔细一算,他早到了一天,想想当时回去也没什么急事,况且他怕失信于孩子们,就准备在郊外等一夜。周围又没有可住的旅舍和人家,只有一个在野外的给客人休息的小亭子,郭伋叫随从就在这里驻扎,休息一夜再走。有随从说:“郭老爷,都已经离县城这么近了,干嘛要在这里住呢?再说跟一群孩子说的话,干嘛这么当真呢?要是您在此受了风寒就不好了!” 郭伋很严肃地说:“君子言出必行,一诺千金,怎可言而无信!做人要讲信用,只有立信于民,百姓们才相信我们做的事和我们说的话,他们才会支持我们的工作。即使对孩子们说的话,只要约定好了,也要尽力做到。不要以为他们小,我们就可以不守信用。他们要从大人这里学习如何做人做事,所以答应他们的事也不可马虎!”随从们恍然大悟,点头称是。

  第二天,到了约定时间,郭伋带着随从来到城下,孩子们也欢天喜地如约而至,像见到亲人一样开心,那场面真像过节一样热闹。特别是当大家听说郭伋为了守信,在郊外渡过了一个晚上,更是感叹和敬佩。孩子们不仅受到郭伋的尊重,郭伋给他们树立了“敬”的榜样,并且在孩子们的心里种下了“言而有信”的种子,这将会影响着他们的一生的作为,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汉光武皇帝听说了这件事,觉得郭伋贵为太守,守信于孩童,德行可敬,称赞他是个“贤良太守” “信之至矣”。

  郭伋德高望众,八十六岁才去世,他的事迹传诵至今。

  郭伋能在小事上这样守信,那他做事一定“言必行,行必果”,大信于天下,所以才能成就伟大的功业,让百姓爱戴称颂。

  这个郭伋不辜负数百个孩童迎拜的美好故事,值得我们世代传扬!

——(改编自蔡振坤先生编著的《德育课本》第二册 信篇《郭伋亭候》)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