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4S店里的“宽而栗”

作者:卢叶青

       最近,我预订了一辆新车,很高兴。昨天拿了先生的和自己的共计4张银行卡去付款,结果4S店的收银员说只能刷2张卡,每多刷一张卡就要承担50元手续费,所以我要多出100元手续费。当时心里就毛毛刺刺的一阵不舒服,想这是什么鬼逻辑,我是来刷卡消费付钱的,还要付手续费?我就问站在我边上陪我付款的负责销售的小伙子:“为什么不提醒我有这种规定?我今天来这里之前刚刚去过银行呢,如果您提醒了,我就可以在柜员机上操作把钱合并在两张卡上啊!”收银员听到我这么说,就对那个小伙子说:“对哦!你应该承担这100元钱的,你为什么不把我们店里的规定事先告诉客户呢?”我一听很在理啊,我才不愿多承担这额外的钱呢。当下那个小伙子诚恳地望着我,向我道歉,说自己太忙,忘记提醒了,对不起。

       此时,想到我们正在练习《尚书》里的第一德“宽而栗”啊,张讲师要我们遇事情首先有一个“宽”的底盘,要度量宽大、宽容,对人所犯的过不计较、不埋怨,给别人的感觉就是“宽”啊。顿时肩膀松了下来,心头抵抗对立的力量卸了下来,想想那个销售人员也许真的是事情太多太忙了,做销售也不容易的,人一旦忙起来这种细微末节的小事确实会忘记。这么一想,我就宽宽松松地微笑着说:“好吧,这100元就由我来出吧。”当下皆大欢喜,我的内心没有因为多出了额外的100元而有挂碍。

       车子就留在那家4S店贴膜、潢装、装牌照等。说好下午去取车的,按道理,销售员应该提前告诉我车子装潢的进展程度,告诉我何时可以去取车的。结果,等到了下午4点,我还没有收到可以去取车的通知。于是打通那位销售员的电话,他说他正在陪客户试驾。我问我的车好了没有,他说应该好了。我一听就来气了,什么叫应该好了!到底好没有好不可以有明确说法吗?此时内心的言很多:这个销售员真不象话,钱收完了就不管了,只顾着去接待新客户试驾了。当下虽然内心嘀嘀咕咕很多言,但我也看到了内心的急迫,做了几次隐形的“宽两秒”,没有把火发出来,电话中叫他确认是否已好?请他给我明确答复。他很快回复我说:“半个小时之后就好,可以取车了。”我说:“好的,那么我4点半去取车。”

       一到店里,看见那位销售员手里晃着我的两块车牌,说还没有安装。我问为什么?他说:“装牌照不是我们的事,按道理牌照是要车管所专业人士安装的,我们4S店里虽然有安装牌照的师傅,但是师傅只有中午前在,现在已经下班了。”他还说:“我作为销售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而已,这不是我的事情。”这下,我的内心“蹭蹭蹭”上来了三把火,我决定对这个年轻人不能一味地宽容,一味地宽容会害了他,今天要对他“栗”一把。为了他的成长,为了他的前途,我觉得我今天必须给他点颜色看看,让他从中学到些什么。于是我脸一板,严肃地对他说:“在客户来看,销售人员就是全部,你总不至于让客户自己去找你们负责装潢的人,自己去找你们装牌照的师傅吧?你收了装潢费和上牌费,就不去沟通协调把事情办好吗?”我提出要见他们店长投诉,可他说店长出去了。我突然说:“你马上把昨天我替你承担的100元的刷卡手续费还给我,你这种工作态度就应该扣分,而且等你们总部电话回访我的时候我是不会给你打满分的。”他一听害怕了,说:“总部电话回访时得不到满分的话,我就要少拿3000元奖金的。”我依然强硬地表达这是他的失职所致!他看我这样强硬地说话,就去装潢部找了一个师傅过来,几分钟就把牌照装好了。临走,我把昨天出于好心没让他承担的100元钱要了回来,并告诉他:“我收回这100元,是为了让你知道做事情要多沟通、多协调,要改变‘销售只是其中一个环节’的想法,做事情不可以推诿。”他连连点头称是。

       在开车回家的路上,我决定接下来接到他们总部电话回访时给他打满分,让他能够拿到这3000元奖金,因为人家是靠这份薪水养家糊口的。我刚刚硬是讨回那100元钱以及对他的一番质问,已经教训到他了,对人“栗”也要把握好度。

       回到家,收到销售给我的信息:卢姐,今天您的一番话我会铭记在心,以后我会以最热情的服务对待每一个客户,不推卸责任,谢谢您的建议和意见,望用车愉快。

       讲师说“宽和栗”两种同时具备才称为德。这次经历让我浅尝到“宽而栗”的感觉:先是宽容,能包容他人的错误,能吃点亏,能有理让人,能看到别人的不容易。然后看到这个年轻人推卸责任、观念错误的时候我也能对他“栗”一把,目的是对这个年轻人做一些有建设性的事情,做对他的长远有好处的事情,事实验证了那句话,真心为对方好的“栗”,对方能接收到那份好意,还会反过来感谢你。

       今天分享这个生活实例和品尝到的《尚书》“宽而栗”的感觉,希望我们一起在学习“九德”的路上练习、练习再练习。

       与君共勉!

声明:

       本文为黄庭禅学员练习中的体会分享,过往的心得并不能代表本人修行程度的高低。分享仅为与大家共勉,一同学习进步。

——来自电子报第二百五十四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