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丁故事:“耻”的故事——纯仁无愧

【原文】

宋范纯仁,坦白胸襟。不援维例,无愧于心。

宋范纯仁,尝与司马光论役法,不合。后朝廷治司马党,韩维以执政日与光不合,得免。或劝纯仁援维为例,纯仁曰:“吾昔与君实同朝论事不合,则可,以为今日解脱地,则不可。有愧心而生。孰若无愧心而死乎。”

忠宣公尝自言平生所学,得之忠恕二字,一生用不尽。戒子弟曰:“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苟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至圣贤地步。家训如此,是以毕生无愧于心也。”

【白话故事】

宋朝时,著名政治家范仲淹的儿子姓范名纯仁,后被封作忠宣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范仲淹的座右铭。在这样一位忠诚的父亲的影响下,范纯仁为人忠诚正直,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被封为朝廷的谏官,皇上允许他对任何官员有损国家的言行提出诤谏。

范纯仁为官期间,大宋国力衰微,国库空虚,一到灾年,便民不聊生。为避免亡国之危,当朝宰相王安石劝谏皇上马上变法、对农业、赋税等各方面进行重大变革,皇上采纳了他的改革意见,开始推行新法。变法引来了反对的声音,王安石不惜代价,与阻挠变法的势力做斗争。以司马光为首的一批阻拦变法的朝廷老臣,被革职处分,整个朝廷敢于诤谏的大臣越来越少。

眼看变法引发的问题层出不穷,又恰逢灾年,普通老百姓连温饱都解决不了,还要交税。如果交不上来,就要承受重罚……作为谏官,范纯仁把一切看在眼里,十分心痛,可变法一派的势力强大,阻挡变法的官员有不少已被革职,自己人单力薄,此时去劝谏皇上,无疑是以卵击石,甚至会有性命之忧。

范纯仁很犹豫,但他想起父亲对他的教诲:任何时候都要对国家忠诚,不要被个人利益得失绊住手脚。他思量再三,决定不辱谏官的使命,给皇上写劝谏奏折。在奏折里,他清楚地写明现在不适合骤然变法的理由,也详述了变法带来的各种弊端,呼吁尽快停止,否则后患无穷。可是,第一封折子交上去后,没有任何回音,范纯仁毫不气馁,又写了第二封、第三封。

身边的侍从见他毫不避讳地针对当朝重臣王安石,都很担心,劝他替自己考虑后路。范纯仁说,言辞犀利就是为了引起皇上的重视,只要能让国家黎民少受点苦,个人的安危算不了什么。

果然,范纯仁诤谏阻止变法的事被王安石知道了,王安石劝皇上从大局考虑,不要让改革前功尽弃。最终,皇上听从了王安石的建议,但他知道范纯仁为人忠诚,不忍将他革职,就把他贬到一个偏远地方做赈灾的小官。

范纯仁身边的侍从都替他惋惜,想方设法让他免于这次处罚。他们听说,曾支持司马光阻止变法的韩维大人近期官复原职了。原来,韩大人暗地里找到王安石,说自己当年与司马光政见不和,这次阻止变法也是受司马光同党的蛊惑,请求王安石跟皇上进言,降低处罚。

侍从把这个消息告诉范纯仁,请他也效仿韩大人的做法,说不定可以留在京城。听完侍从的话,范纯仁说:“我当年的确因政见不同与司马光在朝廷上有过争执,但这与我这次诤谏无关。我与司马大人一样,不支持变法,特别反对皇上这次加强征兵劳役。我这次被贬也是因为此事,怎么能把责任推卸给司马大人呢?这是小人行为,我宁愿堂堂正正地死,也不愿意心怀愧疚地活!”

忠宣公说,他一生学习,得到的就是“忠恕”二字,这两个字一辈子都用之不尽。他告诫子弟说:“一个人就算是愚笨之极,但批评起别人来总是讲得头头是道,显得很聪明;一个人再聪明,宽恕自己时总是显得很糊涂、很愚昧。如果一个人能以指责别人的心来指责自己,用宽恕自己的心来宽恕他人,他不可能成不了圣贤。我一生都是按照家训在生活,没有做任何愧疚于心的事,可以死而无憾了。”

人的一生,如果能够像范纯仁大人那样问心无愧地活着,那会是多么荣耀的事情!他为官为人的做法,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和效仿。

(改编自蔡振绅先生编著的《德育课本》第四册耻篇《纯仁无愧》)

(图片来源:东联影视动漫公司出品的大型系列德育类动漫《中华德育故事》《纯仁无愧》)

——

分享: